老衢崎

盘路赴蚕丛,上岘豁平场。
下临渺无际,远树但苍苍。
蝘蜒势千里,暝见东南冈。
西尽沧海阔,东去乱山长。
一线红泥坂,深谷散牛羊。
谷底有耕田,井密如罫方。
人家万松里,岚翠环四傍。
长飙起天末,屋古斜照黄。
登临极平楚,云物入微茫。
直北多关山,巉绝枕重洋。
此去路途广,车马似风樯。
暮霞半空落,断崖丹赭张。
北客驻遐眺,险尽喜康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衢崎》是清代洪繻的作品,描绘了台湾苗栗县竹南镇的老衢崎地区的风景和人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洪繻,原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清彰化鹿港人。《老衢崎》的作者在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自改字弃生,以体现其对祖国的眷恋及对民族大义的执着。他早年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年)以案首入泮,但十九年(1893年)乡试不中,这可能反映了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坎坷经历及其对传统功名的不满。
  2. 地理背景:《老衢崎》描绘的老衢崎顶位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西北方,地形为东高西低的尖笔山丘陵地,因四周坡崖与平原相接壤而得名。这个地区旧名“老衢崎顶”,位于竹南镇西部,地势居中偏北,地形上属于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
  3. 文学风格:《老衢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中不仅展示了老衢崎地区的山水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这块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蝘蜒势千里,暝见东南冈”,“一线红泥坂,深谷散牛羊”等,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致。
  4. 文化意义:从《老衢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诗中所展现的老衢崎不仅是一片地域,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一地区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面貌。

《老衢崎》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份来自清朝末年台湾人民对家乡自然和文化的深切怀念。通过欣赏这部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