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述事

春深草木苏,万物思雨泽。勾萌欲发生,原野资膏液。
连旬无雨云,生意咸欲息!年来况歉荒,粒米等圭璧。
一金八、九升,携囊难告籴。雨膏复不行,嗷嗷安求食!
去年徵敛苛,不念民饥色。今春迫徵期,无地为逋客。
不知上天心,何以处苍赤?此邦硕鼠多,民物皆不惜!
天苟为旱灾,彼且啖人腊。时事无一堪,言之填胸膈!
昨夜闻迅雷,不觉喜跳踢。天有爱物怀,一雨救穷阨。
大者如倾盆,细者亦滴滴。可怜未多时,不及起枯塉!
水源乏雨滋,末流不洋溢。慰情却胜无,此际可多得?
我作喜雨诗,农夫有忧戚。救死尚未能,税敛来相迫。
安得兼雨金,万民皆悦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述事》是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展现了作者面对春耕时节的艰难处境和对天公不作美、连年旱灾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下是对《雨后述事》的介绍:

  1. 诗作原文
  • 春深草木苏,万物思雨泽。
  • 勾萌欲发生,原野资膏液。
  • 连旬无雨云,生意咸欲息!
  • 年来况歉荒,粒米等圭璧。
  • 一金八、九升,携囊难告籴。
  • 雨膏复不行,嗷嗷安求食!
  • 去年徵敛苛,不念民饥色。
  • 今春迫徵期,无地为逋客。
  • 不知上天心,何以处苍赤?
  • 此邦硕鼠多,民物皆不惜!
  • 天苟为旱灾,彼且啖人腊。
  • 时事无一堪,言之填胸膈!
  • 昨夜闻迅雷,不觉喜跳踢。
  • 天有爱物怀,一雨救穷阨。
  • 大者如倾盆,细者亦滴滴。
  • 可怜未多时,不及起枯塉!
  1. 诗作背景
  • 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特别是连续不断的旱灾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困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农作物生长的状况,表达了对持续干旱天气的不满以及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1. 主题思想
  • 《雨后述事》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上。通过对连年旱灾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政府税收政策和贪官污吏的不满,以及对未来可能更加恶劣情况的恐惧。
  1. 艺术特点
  •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不失深刻的哲理性。例如,“大雨救穷厄”和“雨后枯塉”等句子,通过雨水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与迫切性。
  1. 文化影响
  • 《雨后述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因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这首诗作对于研究清代末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雨后述事》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诗人对时代挑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真切感受的体现。通过这首诗作,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