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春邀过罩雾,喜晤其叔林十

十年眺雾山,一朝登君户。入门不识谁主宾,纷攫诗书同茹吐。
君家阮叔在堂前,长揖话旧问劳苦。入夜挑灯明月光,瀹泉煮茗论今古。
朝来为指屋后山,山中有亭兼有圃。共向山头泛棹行,归来君叔笑相侮。
问余袖中携何诗?将毋当作看山谱!看山、看雨住亦佳,有朋、有酒狂相舞。
留我暂为北堂宾,羡君长作东山主!他时鹿渠得再来,此间焰峰犹可数。
万仞起白云,余怀能挹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幼春邀过罩雾,喜晤其叔林十》并非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而是清末民国初的一首诗,作者是洪繻,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

《幼春邀过罩雾,喜晤其叔林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故人的重逢情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情感和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的“十年眺雾山,一朝登君户”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入门不识谁主宾,纷攫诗书同茹吐”则展示了故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共同的学术兴趣;“君家阮叔在堂前,长揖话旧问劳苦”则反映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相互关心。

《幼春邀过罩雾,喜晤其叔林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怀旧与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价值和人际关系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