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贱感赋

曩者我未有田时,米贵如珠难作糜。今时我有田数亩,米贱无从易升斗。
米贵我昔为伤心,民贫恨天不雨金。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
赋税如何底许多?中田今升十倍科。正税之外有附税,税外加派更繁苛。
犹幸今年歌大有,无钱有米可糊口。倘或年时遇半荒,村南村北皆饿叟。
但是农家今亦艰,买牛雇直钱如山。有米贱粜须官检,玉粒难入东洋关。
农家租户何须苦,催科刻日严如虎。无田亦有人口徵,百物锥端皆榷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米贱感赋》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时政的忧虑之情。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洪繻是清代的诗人,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2. 诗歌内容:《米贱感赋》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物价变化,揭示了农民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艰难处境。“曩者我未有田时,米贵如珠难作糜”描述了作者过去的贫穷生活,粮食昂贵到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今时我有田数亩,米贱无从易升斗”则是作者现在的富足生活,粮食便宜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3. 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满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米贵我昔为伤心,民贫恨天不雨金”反映了作者对于农民因贫困而遭受苦难的哀伤。而“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则展现了农民因为低价粮食而面临的困境,他们无法支付高额的赋税。
  4. 政治批评:通过对物价变化的描写,洪繻间接地批评了当时的政府政策。他表达了对税赋繁重、民不聊生的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对政府未能有效解决农民困难表示了失望。
  5.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直接反映。通过对简单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观察力和人文关怀。

《米贱感赋》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时代意义的政治讽刺诗。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