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临城,望抱犊山

遥望抱犊山,下有豹子谷。昔为隐者居,今聚绿林族。
山中豪客多,虎头飞食肉。无地安渔樵,何处筹耕牧!
嗟乎平地间,长蛇常起陆。况夫荒荒山,能无丛莽伏!
连绵有峰峦,迢递似平麓。远视目力穷,近无镜光缩。
路与峄县通,轨辙分横幅。北向滕、薛都,风轮去何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过临城望抱犊山》并非出自清代诗人洪繻之手,而是明朝时期的作品。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遥望抱犊山,下有豹子谷。昔为隐者居,今聚绿林族。  
山中豪客多,虎头飞食肉。  
无地安渔樵,何处筹耕牧!  
嗟乎平地间,长蛇常起陆。  
况夫荒荒山,能无丛莽伏!  
连绵有峰峦,迢递似平麓。  
远视目力穷,近无镜光缩。  
路与峄县通,轨辙分横幅。  
北向滕、薛都,风轮去何速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路过临城时,远眺抱犊山的情景。山上有着豹子谷,曾经是隐士居住的地方,现在则汇聚了许多绿林好汉。山中豪客众多,他们常常以凶猛的虎头作为食物来源。山下无地可以安置渔樵之辈,也没有地方可以用来耕作和放牧。山间的景色荒凉,草木丛生,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山路蜿蜒曲折,远处的视线似乎被尽头所限制,但近处则没有镜子般缩小的效果。山路与峄县相通,轨道交错如同横幅。向北可以直达滕、薛两地,而风轮的速度快得令人惊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痕迹和自然风貌的山野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秩序的一种隐喻性思考。

《过临城望抱犊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古诗,通过描绘抱犊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