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会稽山,拜禹王庙;上谒禹陵,观窆亭、访菲泉;再游禹王寺、探禹穴,转出陵坊;至山庭,读岣嵝碑三十韵

早年读「禹贡」,缅仰禹王功。八载释玄书,四海尽来同。
稍长观史书,益慕禹王风。万里探禹穴,愿追太史公。
不信年迟暮,始到会稽中。会稽水渺渺,会稽山隆隆。
霈然下云雨,帝泽九州丰。馀润及海外,岂独限浙东!
我自海上来,中原见高嵩。曲阜拜孔子,兖州仰岱峰。
遍访九河迹,无若神禹工。直北上燕京,飙轮出居庸。
回舟下渤海,再度入吴淞。细考三江渎,亦为大禹通。
于兹拜禹庙,岂为骋游踪!禹陵咸若亭,万古白云封。
石壁菲饮泉,信乎俭德崇!窆石及古篆,卓立青芙蓉。
绕陵列云树,叠嶂若长墉。陵下姒家村,陵右谷神宫。
泽比谷林尧冢远,不共苍梧舜冢终。时世谈神奇,万灵来朝宗。
传说殿上梁,亦复化二龙。庙内苍水使,河精海若从。
我再登禹寺,寺后穴蒙蒙。宛委所封处,疑有藏圭琮。
尝想岣嵝碑,衡岳灵气钟。何年陪禹硎,古字玉珑璁。
离离秦望山,斯篆邈难穷。南巡留盛典,禹颂传九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会稽山,拜禹王庙;上谒禹陵,观窆亭、访菲泉;再游禹王寺、探禹穴,转出陵坊;至山庭,读岣嵝碑三十韵”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背景。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名及作者:该诗名为《登会稽山,拜禹王庙;上谒禹陵,观窆亭、访菲泉;再游禹王寺、探禹穴,转出陵坊;至山庭,读岣嵝碑三十韵》,为清代诗人洪繻所创作。
  • 诗歌内容与主题: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览会稽山的全过程。从拜禹王庙开始,再到谒禹陵,参观窆亭和菲泉,再到游览禹王寺并探寻禹穴,最后到达山庭并阅读岣嵝碑。
  • 诗句解析:例如,“早年读禹贡,缅仰禹王功”这句表达了诗人早年对禹王的敬仰之情。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洪繻是一位清朝时期的诗人。据历史记载,他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光绪年间,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
  • 文学贡献:洪繻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心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洪繻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 主题思想:除了描述具体的景物外,这首诗还蕴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处的思考。

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背景的详细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对会稽山的一次深情回顾,更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展现了清代诗人洪繻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