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闽海入闽江作

海天一色云瞢腾,云开何乃见长城!长城非城千山青,中有山门五虎横。
山门荡荡连海门,千回百折长江奔。中流江峡成海峡,束缚蛟龙留潮痕。
潮来潮去山重叠,钱塘潮水不足论。舟人金牌、长门里,重重锁钥江海水。
宛转亭头又馆头,罗星塔山连云起。我自东北历东南,港门无此青巉岩。
大沽、黄浦剧深通,平原两岸蔑峰岚。山东海港有山险,长流难得长山掩。
江心随处况有矶,岂比金、焦山两点!堪痛甲申边衅开,如此江山酿祸胎。
兵备空传藏舰浦,洋氛竟及钓龙台!于今江面澄如练,马头、马尾沧桑变。
不堪回首念昔游,闽中山水依稀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闽海入闽江作》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洪繻,字紫石,号南屏,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为主,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2. 作品原文:在这首诗中,洪繻描绘了从福建海边到闽江口的壮丽景象。诗句“海天一色云瞢腾,云开何乃见长城!”生动地表达了海洋与天空交融的壮阔景色;而“长城非城千山青,中有山门五虎横。”则通过比喻,形容山峦连绵不绝,山门前有如猛虎般的五座山峰矗立其中。
  3.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诗中不仅描绘了闽海和闽江的壮美,还通过“长城非城”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具体形态,追求精神象征的哲学思考。同时,“潮来潮去山重叠,钱塘潮水不足论”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感悟。
  4.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原则,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思想。这种文学形式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自闽海入闽江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情与智慧,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