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居士跨犊歌

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
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
水田漠漠烟蒙蒙,轻蓑短笠嬉凉风。
东郊雨晴泥路滑,四蹄踏破花蹊红。
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
远传风教忆河汾,桑麻自古溪流好。
南山白石清水寒,何人长夜歌漫漫。
黄昏饭牛饲辕下,明日横经角上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牛居士跨犊歌》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这首诗作由洪坤煊创作,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联描述:“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 诗中以“一封莎草”开篇,形容了春天时节,草地的颜色如同一封信那样纯净,充满了生机。而“江南十里春如织”则描绘了江南地区广阔无垠的田野,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一片繁荣景象。
  • 颔联描写:“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青枫泾边欣赏夕阳的宁静画面,但周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此刻的心境和感受。
  • 颈联刻画:“水田漠漠烟濛濛,轻蓑短笠嬉凉风。” 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水田里蒙蒙细雨的景象以及诗人自己穿着轻薄的蓑衣,头戴短笠,在微风中嬉戏的情景。
  • 尾联抒发:“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 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完成了万言长文之后,感到疲惫而早早归去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熙宁新法过于仓促、草率的遗憾。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洪坤煊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水乡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一封莎草”、“江南十里春如织”等,都让人感受到了春天江南的柔美和生机。
  • 情感流露:诗中不仅有着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更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用“跨下乌犍人不识”表达了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心境。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北宋变法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政治变革的大潮中保持了一种清醒和独立,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觉。
  1. 作者介绍
  • 洪坤煊:洪坤煊是一位著名的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感。洪坤煊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洪坤煊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学风貌的一个缩影。

除了上述内容外,下面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以供参考:

  • 诗歌形式:此诗为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四句一韵,结构严谨,音律和谐。
  • 艺术特色:诗人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感悟。
  • 历史影响:洪坤煊的《白牛居士跨犊歌》被后人广泛传颂,其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白牛居士跨犊歌》不仅是一部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和历史背景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