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
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
水田漠漠烟蒙蒙,轻蓑短笠嬉凉风。
东郊雨晴泥路滑,四蹄踏破花蹊红。
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
远传风教忆河汾,桑麻自古溪流好。
南山白石清水寒,何人长夜歌漫漫。
黄昏饭牛饲辕下,明日横经角上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春色的画卷之中。
首两句“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色。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河边、湖边、水田等潮湿的地方,而江南地区则多水田,所以莎草在这里生长得十分茂盛。这里的“平芜”指的是平原上长满了杂草,而“莎草”则是其中的主角。这句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第三句“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描述了在青枫泾畔夕阳西下时,骑着乌犍(一种马)的人却不知道。这里的“青枫泾畔”指的是苏州市的一个地名,而“夕阳时”则暗示了傍晚时分。乌犍是一种良种马,这里用来比喻骑马的人。这句诗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同时也表现了骑马人的悠然自得。
第四句“水田漠漠烟蒙蒙,轻蓑短笠嬉凉风。”描绘了水田上的景色。这里的“漠漠”指的是水田上的稻苗郁郁葱葱,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而“烟蒙蒙”则形容远处的景色朦胧不清。这里还提到了“轻蓑短笠”,这是一种古代农民常用的服饰,用来防雨遮阳。这句诗描绘了水田间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五句“东郊雨晴泥路滑,四蹄踏破花蹊红。”描述了雨后东郊的景色。这里的“雨晴泥路滑”描绘了雨后的路面湿滑,而“四蹄踏破花蹊红”则描绘了马儿奋力向前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色,表现出马儿奔腾向前的力量。
第六句“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描绘了王安石献书之后回家的情景。这里的“万言献罢”指的是王安石向皇帝呈递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奏疏,而“归来早”则暗示了他已经完成了任务。这里的“熙宁新法”指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而“太草草”则表示这些措施过于仓促、粗糙。这句诗通过描绘王安石献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新法的担忧和忧虑。
第七句“远传风教忆河汾,桑麻自古溪流好。”描绘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远传风教”指的是将文化传播到远方,而“河汾”则是指山西省临汾市的一个地名,这里是王安石的故乡。这里的“桑麻”指的是种植桑树和麻类作物,而“溪流”则指河流。这句诗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南山白石清水寒,何人长夜歌漫漫。”描绘了南山的景色以及歌声。这里的“南山白石”指的是山中的白色石头,而“清泉”则指山中的泉水。这句诗通过描绘南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而“长夜歌漫漫”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漫长,给人以宁静、深沉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骑马人、水田、青枫泾畔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