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江程一日驰,蒲帆叶叶渚风吹。
三年再作黄州客,千里来参玉版师。
西塞鱼肥新涨落,东坡草长旧矶移。
中流叠鼓鸣笳处,赤壁城头日暮时。
抵黄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而非《抵黄州》。该作品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谪居黄州期间,是宋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介绍:
作者简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世称“苏东坡”。他的诗歌、文章和书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与唐朝的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背景:苏轼在元丰三年(1080年)被贬至黄州,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期。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积极入世转向消极低沉,转而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这一时期的苏轼,思想更为成熟,艺术成就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品内容: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心态,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首词作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