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韵赠总校冶盦先生

诗集陶元亮,文章陆士衡。
宦途留政绩,江介有才名。
雠校良工苦,流传奕世荣。
西成赖东作,努力劝深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叠前韵赠总校冶盦先生》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祝廷华所作。这首诗不仅是对祝廷华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在文化传承和教育工作中贡献的赞誉。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祝廷华,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他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祝廷华担任江阴劝学所所长期间。在此期间,祝廷华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参与同盟会等。他的这些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展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这首表达其心声的诗歌。

  3.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祝廷华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诗中提到“诗集陶元亮,文章陆士衡”,强调了祝廷华的文学素养和才华。同时,诗中也有对祝廷华在仕途上的赞扬:“宦途留政绩,江介有才名”。此外,还提到了祝廷华在雠校工作中的辛苦付出:“雠校良工苦”,以及他工作的成果:“流传奕世荣”。

《叠前韵赠总校冶盦先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和教育的承诺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祝廷华作为一名学者和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