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大放春正月,淋漓满纸云烟迹。
韩潮苏海公兼之,此才讵易求山泽。
造物生才转忌才,市隐乃有斯人宅。
驰骤名场数十年,庆逢花甲为加额。
我公微时即负名,膏火不继呼将伯。
鏖战不肯闲寒暑,阨穷无损家清白。
交游当世悉文豪,意气轮囷肝胆赤。
肉眼不识瑰异材,刘蕡未展青云翮。
退归林下拥皋比,楚材晋用尊前席。
兰陵士女多才名,成材胥感贤师力。
吾家先达昔有人,曾将文稿兼诗刻。
我公幼抱幽草思,老来尤挺寒松格。
等身著作寿名山,得者当如拱璧获。
笑我病足不入园,咫尺千里同逐客。
晨兴嘉藻慰孤怀,比之药石胜千百。
我生浩劫虽已过,沈观世变忧未释。
愿迟高驾醉壶觞,一倾积愫娱晨夕。
短才蹇劣何足言,耽吟况未知绳尺。
书来谀奖乃过望,曲高不和难宽责。
惜哉俗累未能祛,此心终以形为役。
叠韵再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叠韵再和》是诗人祝廷华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 创作风格:《叠韵再和》体现了祝廷华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字句间流露出的豪迈之情,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化价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文学手法:《叠韵再和》在结构布局、意象运用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学技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成功地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巧妙的用词选择,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层次感。
- 思想内涵:《叠韵再和》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诗中的许多诗句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问题。
- 历史影响:《叠韵再和》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社会上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现代价值观的反思。这种持续的影响力证明了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特殊地位。
- 审美鉴赏:对于《叠韵再和》的读者而言,欣赏其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美是首要任务。此外,通过对诗中情感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 教育意义:学习《叠韵再和》,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分析诗词中的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叠韵再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艺术造诣,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提供宝贵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