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徐州缆,扬帆五日风。
河声转天外,龙气入舟中。
堤树淮流近,人家吴语通。
维扬明日路,丝雨忽蒙蒙。
徐州登舟至淮阴行黄河中五日
介绍
胡式钰的《徐州登舟至淮阴行黄河中五日》是清代诗人创作的一首诗文,表达了作者在黄河畔的所见所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诗歌原文:《徐州登舟至淮阴行黄河中五日》是胡式钰的作品之一,其原文如下:
徐州见黄河,河声转天外。龙气入舟中,堤树淮流近。人家吴语通,维扬明日路。丝雨忽濛濛。作品翻译:诗中描述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和沿岸的人文景观。”徐州见黄河”表明了诗人站在徐州城下,远眺黄河的壮观景色。”河声转天外”描绘了河水声震耳欲聋,仿佛能够传到天际之外。”龙气入舟中”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汽缭绕的氛围,给人以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堤树淮流近”则描绘了河边的树木与淮河水流相邻的景象,增添了诗中的自然美。最后,”维扬明日路”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前往扬州的路途,而”丝雨忽濛濛”则形容了细雨如丝,蒙蒙细雨为旅途增添了几分诗意。
词句注释:此诗的作者是清代江苏上海人胡氏,字青坳,工于诗词,被赞为“清真高旷,无纤靡之习”。
白话译文:诗中描述,诗人站在徐州城下,远远地就能看见滚滚的黄河水流经此地。河水声声,震撼天地,河水的气息似乎进入了船舱之中。河岸上,杨柳依依,与淮河的水波相接。沿途,吴地方言的人来来往往,使得诗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诗人还提到了明天将前往的维扬(今扬州),而此时,细雨蒙蒙,给旅程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柔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成于胡式钰身处清代之时,当时正值社会动荡,但胡式钰依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心态,以诗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名家点评:学者们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胡式钰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性。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轶事典故:关于此诗的背景和创作过程,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胡式钰在游历过程中,对黄河、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作品赏析鉴赏: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所体现的高洁品格、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都是值得读者学习和借鉴的。
《徐州登舟至淮阴行黄河中五日》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对黄河流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赞叹的诗篇,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世界。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