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口占以慰内子

崎岖历尽又归来,半载愁颜一笑开。
室免漂风安梓舍,天留爱日永兰陔。
立锥岂遂真无地,避债何妨再筑台。
自有千秋卿识否?
白云深处胜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到家口占以慰内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胡本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胡本绅,字致尧,原名仁恺,诸生,邑志传行谊。他的《到家口占以慰内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对其深入解析,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文学美,还能够对诗人的生平有更深入的了解:

《到家口占以慰内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诗中的“崎岖历尽又归来,半载愁颜一笑开”,描绘了诗人历经艰辛后重返故乡的情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转变。从“室免漂风安梓舍,天留爱日永兰陔”可以感受到家中环境的安定与温馨,而“立锥岂遂真无地,避债何妨再筑台”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物质困境的超然态度以及重振家业的决心。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格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有助于诗人表达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天留爱日永兰陔”,不仅营造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转变与平和。

这首诗不仅是作者情感的宣泄,也是其个人经历的反映。胡本绅作为一位有学识的士人,他的创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哲学。通过解读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例如,“自有千秋卿识否?白云深处胜蓬莱”反映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美德的颂扬。

这首诗的流传和影响也不容忽视。尽管其创作年代已久,但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到家口占以慰内子》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胡本绅情感世界的具象化表达,是对生活、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能更加深入地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