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新愁,最难是、登高凭远。相忆处、旧时词客,旧家池馆。花鸟有情成眷属,江山无赖凭驱遣。三十年、未分作诗人,天涯遍。
删不尽,风雅变。续不尽,离骚怨。祇抒情而作,感深顽艳。庾信生平人不识,魏收轻薄吾知免。且归来、随分引芳樽,春何限。
满江红 · 民十五年自题旧稿
介绍
《满江红·自题旧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辛稼轩因遭奸臣陷害,被免职闲居上饶带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一、作品背景及创作过程
创作缘由:辛弃疾在政治生涯中遭受了多次挫折,特别是在宋光宗绍熙年间,他被诬陷为“谋反”,从而被贬至上饶带湖。这一事件对辛弃疾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创伤,也激发了他创作出许多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写下了这首《满江红·自题旧稿》。
创作过程: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时,可能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反复思考。他通过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深刻的反思,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融入到词中。这种创作过程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作品内容与主题
词句解读: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写道:“莫道便须悲。”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对当前困境的坦然接受。他认为,尽管现在的处境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迎来转机。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辛弃疾作品的一大特点。
主题阐释:整首词通过描绘自己身处逆境却依然坚守信仰和理想的景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三、作品影响与评价
文学地位: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满江红·自题旧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意义: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满江红·自题旧稿》不仅展示了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政治现实。它的出现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满江红·自题旧稿》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其一生思想与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