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乌素道次

乌兰以北地不毛,极视千里无秋毫。
穷荒鸟亦拙生计,啄土饮雪居无巢。
居人觌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
健儿弯弓射不得,空手归来气填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乌兰乌素道次”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边塞的景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苏州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洪亮吉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四方,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其作品中也反映了这些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
  1. 诗歌原文
  • 《乌兰乌素道次》的原文为“乌兰以北地不毛,极视千里无秋毫。穷荒鸟亦拙生计,啄土饮雪居无巢”,诗中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荒凉边塞的画面。这里的“地不毛”意味着土地贫瘠,“穷荒鸟”则形象地表达了鸟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艰难。诗句中的“啄土饮雪”更是直接体现了环境的恶劣。
  •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例如,“居人觌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这两句,揭示了人们之间的欺诈与欺凌行为,展现了边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健儿弯弓射不得,空手归来气填臆”则进一步强调了无力感,反映了边疆将士的无奈与辛酸。
  1. 诗作特点
  • 《乌兰乌素道次》作为一首七言古诗,采用了平仄声调的严格搭配,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同时,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鸟亦拙生计”中的“拙”字,既表现了鸟类的艰辛生存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不失深意,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这种深入浅出的创作手法,使得《乌兰乌素道次》不仅成为了一首诗,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见证。

《乌兰乌素道次》不仅是一首反映边疆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洪亮吉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