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以北地不毛,极视千里无秋毫。
穷荒鸟亦拙生计,啄土饮雪居无巢。
居人觌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
健儿弯弓射不得,空手归来气填臆。
【注释】
乌兰: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
乌兰乌素道次:作者在乌兰乌素道上所经过的地点。
乌兰以北地不毛:乌兰以北地区草木不生,荒凉不堪。
极视千里无秋毫:目力所及,千里之内,连一根秋天的草都没有,形容荒漠辽阔。
穷荒鸟亦拙生计:在穷山荒漠中,连鸟儿都难以觅得食物,更不要说生存了。
啄土饮雪居无巢:在寒冷的荒漠中,连鸟儿都只能啄食泥土,喝雪水,没有栖息之所。
居人觌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当地人见面就欺负客人,野兽又欺侮人占据了他们的房屋。
健儿弯弓射不得,空手归来气填臆:壮年男子弯弓射箭,但因为距离遥远而一无所获,只得空手返回家园。
【赏析】
《乌兰乌素道次》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乌兰乌素道上的荒凉景象,以及当地居民与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乌兰以北地不毛,极视千里无秋毫”,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乌兰以北地区的荒芜景象。诗人用“不毛”来形容土地贫瘠,用“无秋毫”来强调千里之内连一根秋天的草都没有,形容荒漠辽阔。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乌兰乌素道的地理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陌生和不适应。
颔联“穷荒鸟亦拙生计,啄土饮雪居无巢”,进一步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状态。诗人用“拙生计”来形容连鸟儿都难以觅得食物,更不要说生存了;“啄土饮雪”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只能啄食泥土,喝雪水的艰苦生活。这两句既展示了当地居民的困境,也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他们生活的压迫。
颈联“居人觌面能欺客,兽复欺人占居宅”,则是对当地居民欺侮客人和野兽侵占人类房屋的描写。这句诗揭示了当地居民对待外来者和野生动物的态度,既有欺侮也有被欺侮,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
尾联“健儿弯弓射不得,空手归来气填臆”,则表现了壮年男子弯弓射箭却一无所获,只得空手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句诗既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乌兰乌素道上的荒凉景象和当地居民与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