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无知禽,不愿为反舌。
众鸟皆啁啾,反舌声不出。
岂系果无声,无乃事容悦。
依依檐宇下,饮啄安且吉。
何忍视蜀鹃,啼完口流血。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还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宁作无知禽,不愿为反舌”“依依檐宇下”等,结合诗句意思理解并写出相关诗句。“宁作无知禽,不愿为反舌”的意思是宁愿做一只无知的鸟儿,不愿意做一个会说话的鸟;“依依檐宇下,饮啄安且吉”的意思是在屋檐下栖息,吃喝无忧,生活幸福安宁。“何忍视蜀鹃,啼完口流血”意思是不忍心看见蜀鹃啼哭到口吐鲜血。赏析时可从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三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
译文:我宁愿是只无知的禽鸟,不愿做那爱鸣叫的反舌;众鸟都在欢快地叽叽喳喳,而反舌却一声不响;难道它真的没有声音吗?恐怕还是因为事情让人满意吧;我在屋檐下安然栖息,吃得好,睡得香;我不忍心看蜀鹃那样悲凄,它的叫声一直持续到最后,直到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嘴唇。
赏析:本诗写诗人对反舌鸟的同情。反舌鸟善于鸣叫,声调婉转,能模仿其他鸟的音调和鸣声。然而它一旦开口,就会喋喋不休,惹人厌烦,所以作者说:“我宁愿是只无知的禽鸟,不愿做那爱鸣叫的反舌。”但同时诗人也意识到,反舌鸟之所以如此,并非它真的不想说话,而是因为它“事容悦”,即事事令人称心如意。于是,诗人便借景抒情,用反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自己能够像檐下的反舌鸟一样,栖身于美好的环境之中,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最后两句,诗人以反语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反舌鸟鸣唱不休、自讨苦吃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