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 十里巢营树:指树木环绕的别墅,形容风景优美。
  • 春深客到初:春天到来时,客人刚刚到达。
  • 上楼人影瘦:指楼上人的影子变得细长。
  • 灭烛雨声疏:熄灭蜡烛后,雨声变得稀疏。
  • 隔岁书犹读:虽然过了一年,但仍然在阅读书信。
  • 齐年发共梳:一起梳理头发,表示相互照顾。
  • 庾郎贫正甚:庾亮生活非常贫困。
  • 同此食园蔬:一起享受园里的蔬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外的别墅里与客人相聚的情景。从字面上看,诗中充满了宁静、舒适的氛围。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十里巢营树”和“春深客到初”这两个词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然而,接下来的诗句却突然转入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复杂起来。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这两句诗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诗人通过描写人物的消瘦和雨声的稀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这两句诗则再次回到了宁静的主题上。这里的“犹读”和“共梳”两个动作,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而结尾的“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则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以优美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