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别峰庵望海忽值风雨

朝曦色染沧溟绿,东望海门如半粟。沧溟突处天荡摇,顷刻已见西来潮。
象山南头蒜山尾,一舸倒流还数里。风威不敌潮势狂,吹角北岸停帆樯。
君不见日居万瓦鳞鳞内,眼暗头低殊不耐。此时怀抱觉暂开,足底隐隐闻惊雷。
天公似把炎蒸洗,东海叱龙龙尽起。一晌江都电影来,翠屏洲上红三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别峰庵望海忽值风雨》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中的意境、修辞与情感表达,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下内容将深入探讨此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朝曦色染沧溟绿:描述了清晨时朝霞映照着碧波万顷的海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东望海门如半粟:描绘了东方海面的景象,海水拍打岸边的景象如同微不足道的一粒米。
  • 沧溟突处天荡摇:在大海突然处,天地间仿佛也为之摇晃。
  • 顷刻已见西来潮:转眼间,便目睹了西来的潮水涌起。
  • 象山南头蒜山尾,一舸倒流还数里:象山的南端和蒜山的尾部,一艘小船因潮汐倒流而返回了数里之外。
  • 风威不敌潮势狂:尽管风势凶猛,但仍旧抵挡不住澎湃的潮水之威。
  • 吹角北岸停帆樯:北岸传来的号角声让停泊的船只停止了帆樯。
  • 君不见日居万瓦鳞鳞内:太阳虽然高挂,却难以驱散人们内心的阴霾。
  • 此时怀抱觉暂开:在这短暂的平静时刻,内心感到一阵轻松。
  • 足底隐隐闻惊雷:脚下似乎能隐约听到大地在震动,仿佛有惊雷滚滚。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朝曦色染沧溟绿”、“沧海突处天荡摇”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无常。
  • 情感深沉:洪亮吉在诗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叹,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韵律和谐:诗的韵律安排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洪亮吉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生活在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他的诗歌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思想情感。
  • 时代特征:这首诗创作于清中期,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注重诗歌的文学性和哲理性,追求艺术与思想的结合。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 人生感慨: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引发了对人生、命运等深层次问题的思索,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
  1. 文学鉴赏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沧溟”比喻广阔无垠的海洋,“日居万瓦”则用来形容太阳光芒四射,照亮万物。
  • 语言风格:洪亮吉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叠字和短句,使诗歌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登别峰庵望海忽值风雨》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更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这首诗不仅是洪亮吉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