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导旨

欲言耶,负导旨,不言还负翟黑子。
宫中门启戈矛森,臣宁负迹不负心。
天威煌煌距尺咫,臣宁负生不负死。
高渤海,真纯臣,天文书上天颜温。
臣才区区劳奖述,清河司徒臣不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诗中的忠诚与牺牲

洪亮吉,一个在清代诗坛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他的《违导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乐府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忠臣义士精神的颂扬。

《违导旨·欲言耶》,这首古诗以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古代忠臣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内心挣扎。诗句“欲言耶,负导旨,不言还负翟黑子”揭示了这位忠诚的官员在面对皇命与个人信念冲突时的无奈。他想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同时也害怕因此而得罪权贵,最终只能选择沉默。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诗中提到的场景“宫中门启戈矛森”,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和统治者的暴政。忠臣在这样的环境下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宁愿承受生命的危险也不愿违背内心的正义。他的话语“臣宁负迹不负心”,表达了他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这种坚定的信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在《真纯臣》中,洪亮吉通过更加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忠臣在面对国家大义时的个人抉择。诗句“天文书上天颜温”反映了这位忠臣对于皇帝圣德的信仰,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愿意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做出牺牲。而他自己则被比作“清河司徒臣不及”,意味着他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

《违导旨》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影子。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刻画,洪亮吉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对国家的忠诚、对正义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能够从这首诗中汲取到力量。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正义,这是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学习的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