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吹井梧,淅沥飘残叶。
开轩乘晚凉,庭院澹将夕。
月出两头纤,清影入帘额。
喓喓阶下螀,啼破一痕白。
琴韵楼夜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韵楼夜坐》是清代诗人胡缘创作的一首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景象。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琴韵楼夜坐》的作者胡缘生活在清朝时期(具体年代未详),他的作品多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胡缘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往往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原文:诗中“凉风吹井梧,淅沥飘残叶。开轩乘晚凉,庭院澹将夕。”这些句子生动地捕捉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凉风拂过井边梧桐树,落叶随风轻轻飘落。诗人推开窗户,沐浴在傍晚的凉爽之中,庭院在暮色中显得宁静而美丽。
诗句解析:诗中“月出两头纤,清影入帘额”描绘了月亮从东面升起的情景,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室内,给这个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喓喓阶下螀,啼破一痕白”则通过蝉鸣和蟋蟀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响的敏感和珍视。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琴韵楼夜坐》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发。这种通过文字表达深层次情感的艺术形式,至今仍被人们所赞赏和传承。
艺术手法:胡缘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将月光比作“两头纤”,赋予了月亮以柔美的形象;将蟋蟀叫声比作“一痕白”,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画面感。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琴韵楼夜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文化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还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