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沟雨中秋望

细雨杂疏烟,江乡九月天。
黑云低楚岸,红叶上吴船。
水落鱼虾窟,村排雁鹜边。
荷蓑人自得,生计在前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沟雨中秋望》是清代著名诗人胡翘霜所作。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时节江乡的秋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下面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作者胡翘霜:字晴岚,号枫园,为麻城人。其乾隆己亥举人,官兴国学正,有《香雪亭诗集》传世。
  • 历史时期:《罗沟雨中秋望》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属于清代文学的范畴。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内容:细雨杂疏烟,江乡九月天。 黑云低楚岸,红叶上吴船。水落鱼虾窟,村排雁鹜边。荷蓑人自得,生计在前川。
  • 意象描述:诗中“细雨”、“疏烟”、“黑云”、“红叶”等自然景象,与“吴船”、“鱼虾窟”、“雁鹜边”、“荷蓑人”等人物形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秋天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宁静、和谐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艺术手法:《罗沟雨中秋望》采用了典型的古诗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 文化传承: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
  • 读者群体:诗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蕴,使得它跨越时空,吸引着各个时代的读者去品味和感悟。

《罗沟雨中秋望》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