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怀古正秋风,词赋深惭谢氏工。
生欲移家辞白雪,没随疑冢对青枫。
诸王礼数何常绝,七子交期竟不终。
自是贵游无远识,布衣未必叹飘蓬。
邺城吊谢茂秦山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邺城吊谢茂秦山人》是明末清初诗人计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邺中的历史遗迹与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深刻感慨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介绍:计东,字甫草,号改亭,江南吴江人,明诸生。在顺治年间曾献策于史可法,但未能被采纳。后因奏销案起被黜。计东与友人交往广泛,曾从汤斌学习理学,受汪琬古文义法之影响。
诗歌原文:邺中怀古正秋风,词赋由来谢氏工。 生欲移家辞白帝,没随疑冢对青枫。 诸王礼数何常绝,七子交期竟不终。 自是贵游多薄倖,布衣何必叹飘蓬。
内容解读:此首诗通过对邺城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中多次提及“谢”字,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如“辞白帝”,暗示了诗人对政治变迁的不满;“疑冢对青枫”,可能寓意着对历史虚无和真相迷失的担忧。整体上,此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评。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此外,诗中的用典和象征手法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深度。
思想内涵:此诗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历史的教训反思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邺城吊谢茂秦山人》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传递。
《邺城吊谢茂秦山人》不仅展示了计东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