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兼旬明日是江南境

六渡黄河水,车箱鬓欲丝。
健饶为客味,贫愿到家迟。
湖月初弦夜,桥霜渐白时。
路尘才碾尽,已误菊花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都兼旬明日是江南境》是清代诗人韦佩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韦佩金,字少山,号梅坡,清初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情感真挚,笔触细腻,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六渡黄河水,车箱鬓欲丝。健饶为客味,贫愿到家迟。”
  • 诗句解析:这首诗的开篇“六渡黄河水”直接点明了主题,黄河作为中国古代的象征之一,其波涛汹涌的景象与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车箱鬓欲丝”则形容了旅途中车辆颠簸,诗人鬓发因长时间颠簸而显得有些凌乱,这既反映了诗人身体的劳累,又暗示了他内心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韦佩金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黄河的壮阔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 意境营造:诗的后半部分“湖月初弦夜,桥霜渐白时。路尘才碾尽,已误菊花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夜幕下湖面的月光、桥头的霜花,以及道路上的尘土,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离愁的画面,使人深感诗人旅途中孤独与寂寥的情感。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通过对韦佩金诗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而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欣赏的对象,更是教育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韦佩金的诗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出都兼旬明日是江南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清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情感和历史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