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楼台指顾间,凭高最足豁心颜。
晴云淡挂胥祠树,残雪微明越岸山。
天意尚留寒料峭,人情转爱境清闲。
篮舆不厌探幽去,履舄追陪乐未还。
侍家慈登吴山
介绍
《侍家慈登吴山》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夏伊兰创作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
夏伊兰作为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这首《侍家慈登吴山》便是其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心态。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诗歌的内容、形式、艺术手法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价值。
从内容上看,《侍家慈登吴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山水画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诗中“十万楼台指顾间,凭高最足豁心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高楼林立、气势恢宏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繁华都市之中,感受着城市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城市景观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对现代生活的理解与认同,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感,如“晴云淡挂胥祠树,残雪微明越岸山。”“天意尚留寒料峭,人情转爱境清閒”等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艺术手法方面,《侍家慈登吴山》在继承传统诗词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例如,运用了象征、对比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古典诗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历史背景上,了解《侍家慈登吴山》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夏伊兰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文人阶层普遍面临着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挑战。然而,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通过《侍家慈登吴山》这样的作品,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侍家慈登吴山》不仅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古代诗歌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传世之作。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心态的重要资料,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和精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