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四首和频伽居士灵芬馆韵

淅沥宵未歇,古砌吟秋虫。
浮云翳朗月,望眼徒朦胧。
故园阻长道,揽景区异同。
萧瑟怯衣单,披拂怜雌风。
幸有插架书,寝馈于其中。
黄初暨大历,尚友欣相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四首和频伽居士灵芬馆韵’ 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九月十五日,作者应黄州太守徐大受之邀赴黄州作客。苏轼在黄州期间与黄庭坚、陈慥等人游历黄牛寺、白水佛塔、赤壁等古迹名胜,并有《赤壁赋》、《前赤壁赋》、《夜归临皋》和此诗等作品流传下来。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原文
中秋四首
苏轼·宋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亮进行思考后所创作的。诗人以明月为引,借月亮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他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时间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心态。

诗中还描绘了月亮的美好景象,如“起舞弄清影”,以及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对人间生活的向往,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痛的理解。最后两句则是对亲人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幸福、安康的愿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诗词艺术的精湛技巧,也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关怀。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