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五老峰

庐岳岧峣隐列仙,五峰离立蔚蓝天。
玉膏瑶草襟期外,白鹤青牛謦欬边。
极目蓬莱惟一气,共餐沆瀣自何年。
终期振策三梁上,宾主逢迎意俨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五老峰》是一首描绘五老峰壮丽景色的古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寄题五老峰》的作者是清代文人郝维讷。
  • 郝维讷生活在清朝,他的作品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1. 诗歌原文
    庐岳岧峣隐列仙,五峰离立蔚蓝天。
    玉膏瑶草襟期外,白鹤青牛謦欬边。
    极目蓬莱惟一气,共餐沆瀣自何年。
    终期振策三梁上,宾主逢迎意俨然。

  2. 诗意解析

  • 庐岳岧峣隐列仙:描绘了庐山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仙人隐居之所。
  • 五峰离立蔚蓝天:形象地描述了五座山峰并立于蓝天之下的景象。
  • 玉膏瑶草襟期外:这里的“玉膏”与“瑶草”指的是山中珍贵的植物,而“襟期”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高远志向。
  • 极目蓬莱惟一气:蓬莱是中国传说中的仙境之一,这里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共餐沆瀣自何年:沆瀣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水,诗人在这里表达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 终期振策三梁上:三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景观,诗人期望在那里实现自己的抱负。
  • 宾主逢迎意俨然:这里的“宾主”指的是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逢迎”则表示了诗人对于这种和谐状态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列仙”、“五峰”、“玉膏瑶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色彩。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 语言优美:诗中的用词选择考究,如“岧峣”、“离立”、“襟期”等,都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
  1. 文化影响
  • 《寄题五老峰》作为描写庐山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它的流传和传播使得庐山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的目的地。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寄题五老峰》不仅是一首描绘庐山景色的古诗,更是一篇蕴含深意、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超然物外的追求。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