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都门杂感其六

旧业荒芜尽,中年仕宦疏。
任饥儿女色,懒复女友书。
落叶愁难扫,名山愿已虚。
故乡春梦里,父老话菑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烜的《乙卯都门杂感其六》是一首充满深刻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下面,将从诗作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唐烜,清代直隶盐山人,字昭卿,一字昭青,晚号芸叟。他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官至刑部主事及大理院推事。
  • 文学成就:除了诗歌创作外,唐烜还擅长书写和诗词。他的书法也颇为出色,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国难当头的背景下。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唐烜在官场上的升迁并不顺畅,这从诗中“任饥儿女色,懒复女友书”可见一斑,反映了他中年时期仕途的不顺和内心的苦闷。
  1. 诗作内容
  • 主题表达:诗的主旨在于反映作者对于人生、仕宦和故乡的深切感慨。诗中的“旧业荒芜尽,中年仕宦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事业的失意与中年危机的忧虑。
  • 情感抒发:通过描述落叶、名山等自然景象,以及故乡春梦等元素,诗人传达了深深的愁绪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落叶和故乡等自然景物,以及春天和父老的对话等意象,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性,体现了唐烜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末民初的作品,《乙卯都门杂感其六》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学地位: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乙卯都门杂感其六》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唐烜生平的简要介绍,以及对诗作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