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咨度报皇华,蚤卜升平遍水涯。
载德行旌才出郭,暖烟晴竹已家家。
台湾纪巡诗
介绍
《台湾纪巡诗》是清代诗人夏之芳创作的七言绝句。
字荔园,号筠庄,是江苏高邮人。他的作品在清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闽海地区享有盛誉。《台湾纪巡诗》便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代表作,反映了作者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美好祝愿。
相关推荐
【注释】 海天咨度:大海和天空。咨:感叹词,表示赞叹、称奇。报皇华:报国。报:告诉、通报。皇华,古代天子派往四方的使者所持的信物。 蚤卜升平:早日实现天下太平。蚤:通“早”。 载德行旌才出郭:载着美德的人走出城外。载:装载。德行,指道德品质。旌:通“旌”,一种旗帜。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举起、高举”。 暖烟晴竹已家家:温馨的烟雾和晴朗的竹子,已经遍布每家每户。暖烟:指炊烟。晴竹:指青翠挺拔的竹子。
【注释】 1.节旄:指旌节。古代官吏出行时所用的仪仗,上面插着旄(一种长毛的旗帜),所以叫节旄。 2.引晴岚:引,引导,招来;岚,云雾。 3.花骢(cōng):骏马名。 4.耆童:老少,指老人和小孩。 5.回道左:回到路的左边。 6.纷来:络绎不绝而来。 7.朱履:红色的鞋子。 8.青衫:青色的衣服。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巡视台湾时所见到的景象,以及与民众的交流场面
【注释】: 1. 野田晴晓碧天空,地指扶桑东复东。 - 野田晴晓:早晨的田野。 - 碧天空:形容天空颜色清澈明亮。 - 地指扶桑:指的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东方。 - 东复东: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回到东方。 2. 赤嵌城边云散彩,拓开海日一轮红。 - 赤嵌城:位于台湾台南市的一座古城。 - 云散彩:指天边的云朵散去,呈现出彩色的景色。 - 海日一轮红:描绘的是海上的太阳,一轮红色的太阳。 【赏析】:
台湾纪巡诗 负暄童叟爱冬温,红稻成堆拥荜门。 桐竹周遭鸡犬静,教人历历认花村。 注释:在阳光明媚的冬日里,童稚老幼都喜欢暖和的阳光,而红灿灿的稻田像一座座小山,拥挤着家门旁的篱笆。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梧桐树和竹子,家家户户都安静了下来,连鸡鸣狗吠的声音都听不到,只能清晰地辨认出那些花木掩映中的村庄。赏析:此诗描绘了台湾冬季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描绘农家的温馨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和凤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先来看第一句“牢拴竹蔑怕身肥”,这里的“牢拴”意味着紧紧束缚,而“竹蔑”则是指细小的竹子。诗人担心自己的身体过于丰满,被紧紧地束缚住,无法像竹子那样自由生长。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束缚和压抑的不满,渴望摆脱这种状态,追求自由。 接下来是“带孔频频减旧围”,这句话中的“带孔”可能指的是某种束缚或者限制
牛车无日不当官,没字邮符颠倒看。 踏水冲泥何限苦,忍教横挞更无端。 注释: 牛车(牛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牛拉的车。当官:当差,指服役或做官。没字邮符:没有文字的信件,这里泛指公文、书信。颠倒看:反着看,意思是“倒过来读”。踏水冲泥:踩在泥泞的水里。何限苦:多么辛苦,多少。忍教:怎么忍心让。横挞:鞭打,抽打。更无端:更加没有道理。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台湾服役时所经历的艰苦生活
锄田捕鹿洽婚姻,乐事相寻满社春。 嚼得瓮头姑待酒,木瓢椰碗竞奇麟。 注释:在田野上锄田,捕捉鹿来举办婚礼。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事情,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把瓮头嚼碎后,准备美酒招待大家。用木瓢和椰壳做的碗,争相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民间的风俗习惯。诗中的“锄田捕鹿”是指人们在田间劳作之余,还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捕鹿等。而“洽婚姻”则是指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庆祝婚姻的喜悦
手制云箫别有腔,吹来鼻息爱成双。 月明引得风前凤,未许当门夜吠厖。 注释: 1. 手制云箫:亲手制作的云箫,具有独特的音韵。 2. 别有腔:另有一种腔调。 3. 吹来鼻息:指箫声随风飘来,触动人的嗅觉。 4. 爱成双:让人感到愉悦,仿佛与自己心灵相通般。 5. 月明引得:月光引导。 6. 风前凤:形容箫声如同在风中飞翔的凤凰一般。 7. 未许当门夜吠厖:不允许在夜晚的院子里传来犬吠的声音。
解析: 1. 不须挑逗苦劳心 - 这里的关键词是“挑逗”和“苦劳心”。这两句表达了无需刻意追求或劳累心思,而是自然地、轻松地达到某种境界或目的。"挑逗"通常有引诱、诱惑的意思,而在这里可能是指不需要外界的干扰或刺激,可以自在地享受当前的状态或环境。"苦劳心"则可能是指过分的忧虑、焦虑或其他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作者在此表示一种放下这些负担的心态。 2. 竹片沿丝巧作琴 -
【注释】 “台湾”:指中国台湾。纪巡:纪行,即纪行诗。 “男拔髭须女绣颐”:男子留起胡须,女子挽起发髻。 “鉴貌尽多疑”:以容貌相看,都感到疑惑。 “雕题凿齿”:传说中南方蛮夷的装束。 “双蛾”:指眉毛。这里代指眉画得如双蛾一般。 【赏析】 全诗写一位来自远方的游客来到台湾,他看见当地居民的装束与内地不同,便感到奇怪。但当他看到他们的面容时,又觉得他们并不可怕。最后,他感叹道
【注释】 杵臼:舂米时所用的器具 轻敲:轻轻地敲击 似远砧:好像远方的打铁石砧,形容声音遥远 小鬟三五夜深深:小丫鬟在夜晚的时候,只有三个、五个 云磬:指寺庙中敲云木制成的磬 霜钟:指寺院中的钟声 咽竹林:像哽咽一般的声音 【赏析】 此首诗以写景为主。首句“杵臼轻敲似远砧”,点出诗人在深夜时分听到远处传来的敲打声,这声音虽然遥远,但诗人却感觉十分清晰,仿佛就在自己耳边
解析: 第1-3句: 释义: 虚滩上的水落下去,涨起了沙泥。南北两岸中分了虎尾溪。 关键词解释: - 虚滩: 指沙滩上没有水流的地方。 - 水落: 指水位降低。 - 涨沙泥: 水位下降后,沙泥露出水面,形成沙洲。 - 虎尾溪: 此为地名,指的是台湾中部地区的一条河流。 第4-5句: 释义: 一带有草的荒废的村子少了,因为近年来人们才在新集镇聚集居住。 关键词解释: - 草荒村舍少: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台湾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诗歌。以下是对每一行诗的逐句释义,包括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南山中断北山连 南山与北山之间被一条断崖隔开,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 逗漏云间半线天 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隐约可见一线天空。 道是孤城还少郭 这里指的是一个孤立的小城,城墙尚未建好。 竹环廛市起炊烟 周围的竹子围绕着这个集市,市场开始升起炊烟。 注释 - 南山:台湾的南端山脉
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诗人。 诗句释义: 1. `献芹再拜语呢喃` - 献上芹菜后再次拜谢,低声细语地说话。 2. `款步芳阶舞绣衫` - 在芬芳的台阶上优雅地步行,穿着绣有花纹的衣服跳舞。 3. `具道殷勤猫女意` - 详细表达了猫女(这里指女性)的深情和心意。 4. `粉餈亲制手掺掺` - 亲手制作的粉末,轻轻掺入其中。 译文: 献给你的礼物再拜,轻声细语地诉说。
台湾纪巡诗花冠银钏锦为衣,妙舞清歌笑合围。 低唱一声金一扣,独留太上古音希。 注释: 1. 花冠银钏:指女子的饰品,通常用金银制成,形状如花冠和手镯。 2. 锦为衣:指女子的衣服由彩色丝绸制成,锦是一种华丽的丝织物。 3. 妙舞清歌:形容女子跳舞唱歌时的优美姿态和悦耳声音。 4. 笑合围:形容人们围绕在一起,共同庆祝。 5. 低唱一声金一扣:指女子低声歌唱,每唱一句就按一下琴键
【注释】台湾纪巡诗:在台湾巡视时所写。诸峰攒集黛螺青,指群山环绕着的岛屿如同黛螺一样。 玉岭如银色独莹:白色的玉岭像银一样洁白明亮。 展拓晴云千万里,插天一幅水晶屏:晴天的云彩伸展开来,好像有千万里那么广阔;它高高地插入天空,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屏风。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台湾巡视时看到的壮丽景色。首句“诸峰攒集黛螺青”,形象地描绘了台湾岛周围群山环绕的壮丽景象,如同黛螺一般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莽葛轻便破碧沙,弄潮如戏语喧哗。 - 译文:轻快的船帆在碧绿的水面上划过,掀起阵阵波浪如同嬉戏般喧闹。 - 注释:莽葛,指船只轻盈、快捷;弄潮,即在水边玩耍或游泳,此处指船只在水中激起波浪的动作。碧砂,指碧绿色的水面。 2. 依稀佛子乘杯渡,仿佛仙翁泛海槎。 - 译文:模糊地可以看见佛子们乘坐小船渡过海洋,恍若仙人在泛海而行。 - 注释:佛子,指佛教徒;杯渡
【注释】 倦来:形容身体极度疲乏。高枕:指安睡在树顶上的巢中。藤蔓连牵:指树枝交错缠绕,像藤蔓一样。栩栩(xǔ)梦回:形容梦中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非是蝶:不是蝴蝶。蟏蛸(xiāo shá):一种蜘蛛。 【赏析】 《台湾纪巡诗》,作者为明末清初人,其作品多有感于国运之衰微而作。此诗以咏物寄寓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首联“倦来高枕树为巢,藤蔓连牵枝格交。”意思是说
【注】少舽艭:小船。石涧分流远击撞:山涧的石头上流下的水撞击声。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溪边问船夫渡水,石涧上的水流撞击发出声响。腰间挂着葫芦,头上有羽毛,独自飞行过山间小溪。 【赏析】这首诗是台湾诗人林朝崧的作品。诗的前两句写船在溪中行,溪水激石,发出“击撞”的声音。后两句写船夫腰挂葫芦、头上带羽毛,独自飞越山涧小溪。整首诗句句对偶工整,意境清幽,富有情趣
【注释】台湾纪巡诗:指诗人在台州府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不贪钱财。抄阴尺布:指抄写经文时所用的布,比喻微薄的俸禄。不堪缝:形容俸禄微薄得连缝补衣物都不够。无褐无衣:意为没有衣服穿,形容生活困苦。可耐风:意为能够忍受寒冷。北地乍寒:指北方气候突然变冷。偷射猎:暗中进行打猎。人人尽是鹿皮翁:意思是人人都像鹿皮一样朴素,形容人们生活清贫。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诗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廉洁奉公的诗歌
诗句释义 1 北辙初回又指南 - “北辙”可能是指北方的路途,而“南指”则意味着向南行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从北向南移动的情况,同时表达了他对南方的渴望或向往。 2. 迢迢原隰未停骖 - “迢迢”形容遥远,这里指的是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原隰”可能指的是平原和低地,而“停骖”即让马休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的辛劳与坚持。 3. 看山几遍还遵海 -
成帷成幕逐飞尘,纨裤多缠舆隶身。 成帷成幕:指车盖、帷帐等物。成幕,形容车辆豪华。 纨裤:用细绢做的衣服,比喻富贵之人。 多缠舆隶身:指仆从众多。 惯习淫奢无善俗,少年思怕老来贫。 惯习淫奢:长期过着纵欲奢侈的生活。 无善俗:指没有好的风俗习惯。 少年思怕老来贫:年轻的时候担心将来会因年老而贫穷。 赏析:此诗通过写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喜爱和对贫困未来的担忧,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是台湾的纪巡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二林迤逦接三林,淡水溁洄咸水深。 译文:第二、第三林地连绵不断,淡水河弯弯曲曲流经咸水。 注释:二林指的是淡水地区的两个主要村落,三林可能是指周边的其他村落。迤逦表示曲折延伸,接则表示相连。淡水溁洄是淡水河的一个地名,咸水深则形容河流的深度。 2. 极目沧波浮海市,一拳真欲笑蹄涔。
【注释】 晓霞散彩:早晨的云霞五彩缤纷地铺满山崖。阴厓:山崖。海曲:海滨地区,泛指沿海地区。逐岸排:沿着海边排列。几湾帆几幅:几只船帆上画着几幅图案。顿教:顿时让人。风景忆江淮:使人想起江淮地区的景色。江淮是古代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里泛指江南。 【赏析】 此诗首句“晓霞散彩覆阴厓”以色彩描写来写日出景象。次句“海曲人家逐岸排”,则从动态描写来写沿海人家在晨曦中迎接新的生活。三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木冈东峙晓云凝,咫尺阪陀未即登。 - “木冈”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东峙”描述的是早晨时分,东方的山峰耸立。这里的“晓云凝”描绘出清晨薄雾环绕的山景。 - “咫尺”意味着非常近,几乎触手可及。而“阪陀”则可能指的是山路。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渴望接近但又未能立刻达到的复杂情感。 2. 指点万山分脉处,一峰独秀镇平陵。 - 在描述中,“指点”表示指出或辨识
注释:观音山的山路蜿蜒曲折,罗汉门旁边虎豹关。笑指当年空守戍,但知深谷有乌蛮。 赏析:诗人通过对台湾观音山的描述,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观音山的山路蜿蜒曲折,象征着台湾的历史和文化道路。罗汉门是台湾的一个著名景点,它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虎豹关则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台湾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
这首诗是台湾纪巡诗,作者是陈肇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陂卧晴沙号七鲲,如环如抱复如蹲。 - "陂卧":指湖边或水边的平坦地形。 - "晴沙":晴朗的天空下的沙滩。 - "号":这里指的是鸟鸣声,可能是指鹭鸶在湖边鸣叫。 - "如环":形容地势像环形一样。 - "如抱":形容地势像拥抱一样。 - "复如是":意思是说这种地形再次出现。 - "蹲":这里是动词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龟蛇对峙锁孤城:描述一个场景,龟和蛇(可能象征坚固的防御或自然的力量)对峙于孤立的城市之中。这暗示了防守者在面对强敌时显得孤立无援,同时也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 形势空传统领营:这里的“空”可能意味着虽然固守,但缺乏创新或突破。而“传统领营”可能指的是坚持传统的方法或策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现状的坚守,但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对新方法的需求或期待。 第二句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的意象到诗的思想情感,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平经历,进行具体的分析。“打鼓山头石罅开,悬崖倒拍海潮回”,此句是写海潮拍打礁石发出的声音,“打鼓”是拟人手法,将大海比作有生命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悬崖倒拍海潮回。”这一句中“悬崖”是指海边的崖石,“倒拍”是指海浪拍打崖石
这首诗是台湾纪巡诗的开篇。以下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矫首南荒欲尽头,影浮拳石小琉球。 这句话的意思是抬头望向南方的边疆,想要寻找尽头的方向。这里用“矫首”表示仰望,“南荒”指的是南方的边疆地区,“欲尽头”则表达了一种寻求方向、探索未知的决心或欲望。而“影浮拳石小琉球”则是在形容一个小岛——小琉球,它的影子漂浮在拳石上,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 天回地转渺无际,万水朝宗亘古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首诗中“仙山缥缈闇斜曛”,意思是:那仙山高耸入云,在昏暗的斜阳下显得飘渺难辨。“石上棋枰旧印纹”,意思是:棋盘石头上的印迹历历可见,那是当年对弈的痕迹。“沙马矶头人罕到”,意思是:沙马矶头很少有人到过,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个仙洞。“烂柯樵子话烟云”,意思是:那些砍柴的人
注释: - 赤山(指赤峰,位于中国辽宁省):指的是赤峰市的一座山。 - 葱翠漾春烟:形容山上树木茂盛,绿意盎然,仿佛春天的烟雾弥漫。 - 沙暖云晴别有天:形容天气晴朗温暖,给人一种特别舒适的感觉。 - 日午:中午时分。 - 崖边:山崖旁边。 - 人语沸:人们交谈的声音很大,像沸腾的水一样。 - 村童队队浴汤泉:村里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在温泉中沐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台湾纪巡诗”,这是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字解释,并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赏析;然后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每句话的内容和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最后再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本诗首联写纪巡将军的威武形象。诗人以枭鸟出没于林木间,啄食无端之血为喻,形容纪巡威风凛凛,神勇无比。颔联描写其战斗场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作答。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提示信息分析即可。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台湾巡视时所见的景致。首句“内山遥夹外山高”,写台湾山脉中内山与外山相对峙,一山之巅,一山之底,一俯一仰,高低起伏。“复岭重冈叠翠涛”写台湾山地层峦叠障、山势雄伟,绿树葱茏、万峰竞秀的景象。第二句“一带阿猴林下路
这首诗是关于台湾的,描述了台湾八社丁徭力逐渐缓解的情况,以及番娘饷税早捐除。同时,也提到了现在人们在夜晚和白天辛勤工作的地方,并强调要谨护官家十万储。 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1. 八社丁徭力渐纾,番娘饷税早捐除。(意思是,八社的丁徭力量逐渐减轻,而番娘的饷税也已经提前捐除了。) - 八社:指代台湾地方上的八个行政区划。 - 丁徭:古代的一种劳役制度,指征调农民为官府服兵役或劳役。 - 力渐纾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效果”。从题干可知,本题考查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效果。首先,明确本题所要分析的内容是诗的结构。然后,对诗歌逐句进行解读并赏析。 (1) 结构: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4句,每句7个字,全诗四句皆押韵,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2) 艺术手法:此诗首句写生熟番情百种余,用一“余”字点出台湾与内地风俗人情之异;第二句半生半熟亦山居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此诗首联“问俗殊方竟未厌,忽教放索转丹襜”,意思是问世俗之人是否已满足?忽而教我放掉绳索转动车篷转向南行。颈联“天南水起山穷处,琅峤云从马首瞻”的意思是说天边南方的江水奔腾,山穷水尽的地方有琅峤山,云雾缭绕着马首,远眺着远方。这两句是写景
星轺回处转旌霓,人海无声马不嘶。 敢道霜威堪镇俗,长思涛静木城西。 注释:星轺,即使者所乘之车,这里指使节的马车。星轺回处,即使者归来之处;转旌霓,即旗幡在风中飘扬。人海无声,指人群寂静无声。敢道霜威,即谁敢说寒霜的力量足以镇服世俗。长思涛静,指长久地思考海上波涛平息的情景。木城西,指海边的一座小城。 赏析:此诗以“星轺”为线索,描绘出一位使节归来时的景象。使节的马车从遥远的国度归来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风光与历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红毛百雉半颓垣,双榜迷离海气昏。 - 红毛:这里指的是台湾岛,因为历史上台湾曾被称为“荷兰属地”。 - 百雉:指的是台湾岛上的建筑物,象征着繁荣和美丽。 - 颓垣:破旧的建筑废墟。 - 双榜:指两座高高的旗帜或标志,象征权威和力量。 - 迷离:模糊不清,这里形容海雾弥漫的景象。 - 海气昏
【诗句】 深冬犯晓只春衣,芋蔗村村露未晞。 到处青林间绿野,海东风景觉全非。 【注释】 - 深冬:指冬季,通常是指12月到次年的2月这段时间。 - 犯晓:即凌晨时分。 - 春衣:指春天的衣服。 - 芋蔗村村:指的是种植芋头和甘蔗的村庄。 - 露未晞:指早晨的露水尚未干涸。 - 到处:遍及各处。 - 青林:绿色的树林,泛指林木。 - 间:在……之间。 - 绿野:指绿色原野,泛指广阔的农田。 -
这首诗出自《台湾纪巡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吊古攀今孰请缨,功成襄壮令严明。 - 诗句解释:在古代的战场上,谁愿意请求加入,以取得功名?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他的命令必须严厉而明确。 - 关键词:吊古攀今、请缨、功成襄壮、令严明 - 注释: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在古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台北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台北的地理环境,表达了对台北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仄径纡通斗六门”,意为狭窄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往斗六城门。这句诗描绘了台北地势的高低起伏和道路弯曲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台北的自然风貌。 第二句“山牛遥触压荒村”,意味着远处的山牛正在触摸着荒凉的村庄。这句诗描绘了台北的乡村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 第三句“画开地险须重障”
【注释】 1)驺前:指在马车前面。 2)赤绋:古代丧礼中,车前挽车上的绳索是红色的,这里代指丧车。 3)双竿:指车上两根长竿。 4)远迓(yǎ):远远地迎接。 5)牛车:古时的一种载物用车,多为人力或畜力。 6)夹道:两旁,道路中间。 7)怪妆饰:奇特的妆容。 8)铜铃:指车上的铜质铃。 9)羽为冠:头上戴着羽毛冠。这里指头插羽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葬队伍行进的画面。首句点明送葬队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及思想主旨;然后结合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诗句,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逐句赏析。 “臂插文书任所在”,此句中“臂插文书”,意谓臂间插着公文,意为身佩文符。此处“任所在”,即身任所在之地的意思。诗人用典,表明自己身居高位,有责任、使命在身。 “飞行麻达好男儿”。麻达
注释 - 小番:这里可能指的是年轻的武士或士兵。 - 斗捷:比赛胜利,这里指在比赛中获胜。 - 走如风:形容动作迅速,像风一样。 - 拓得围场万竹中:在广阔的竹林中拓展场地。 - 响急铜铃:声音急促,像是战鼓声。 - 阵马:战马,此处形容战场上的战马。 - 锦标红:用红色的丝带装饰的奖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其中“小番”可能是参赛者,他们的动作迅速,如同疾风一般
这首诗出自台湾,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台湾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色。 逐句解读: 1. “狡童教册独空群”: 此句表明只有少数孩童在阅读书籍,显示出教育的不普及。 2. “鹅管横描蜗篆文”: 此句形容汉字书写之精细,如同鹅毛笔划过,细致入微如蜗壳上的纹理,体现了汉字书法之美。 3. “艳说红毛旧时字”: 这里的“艳说”可能指的是对汉字的华丽描述,而“红毛”则是指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特征
【注释】 老番:指台湾少数民族。拜舞:向神明行礼。回旋:来回转动,这里形容跳舞动作。细叩:仔细询问。生平剧可怜:一生的遭遇令人感到可悲。生事苦:生活困苦。丁徭:古代一种差役。田赋:田租。说当年:谈论当年的往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台湾巡视时所写,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和艰苦处境。 一、二两句“老番拜舞复回旋,细叩生平剧可怜。”描绘了当地少数民族向神明行礼,来回转动的情景
台湾纪巡诗 金梭轻掷夜深闻,独木虚中杼柚分。 织就天衣无杀缝,扊毛五色达戈纹。 注释: 1. 金梭轻掷:用金色的梭子轻轻一梭,织机上响起了夜的歌声。 2. 独木虚中:织布机上的梭子在木头的空心部分来回穿梭。 3. 杼柚分:指织布机上的梭子将木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空的,一部分是被梭子穿过。 4. 织就天衣:织出了一件像天上的衣服一样的丝绸。 5. 无杀缝:没有一点瑕疵,完美无缺。 6.
台湾纪巡诗 秋冬官催认饷忙,一丝一粟便输将。 最怜番俗须重译,溪壑终疑饱社商。 注释: - 【秋冬官催】:指官府催促官员缴纳赋税或军粮。“催”在这里是动词。 - 【认饷】:领取俸禄或军饷。“饷”指的是军饷。 - 【一丝一粟】:形容数量极少。“丝”为量词,“粟”为古代容量单位。 - 【输将】:运送,输送。“输”为动词。 - 【重译】:多次翻译,辗转传译。“译”指翻译。 - 【溪壑终疑】:最终怀疑
【注释】 台湾纪巡诗:指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台湾实行的“移民实边”政策。 餐风宿露为当官,宿食经旬一饭丸。 餐风宿露,指艰苦地生活。当官,担任官职。 宿食经旬一饭丸,意思是说,为了当上官,他们不惜忍受风餐露宿之苦。 多少豪民安饱甚,动云番性耐饥寒。 多少豪民,许多土豪、豪绅;安饱甚,生活得非常好。 动云番性耐饥寒,那些富豪贵族认为,番人(指台湾土著)有耐饥寒的习性。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
注释: 北番风俗半传闻,竹堑遥通八里坌。 北方的风俗我只有听来的传闻,竹林小径与遥远的八里坌相接。 干豆门边湖水阔,沃饶千里隔烟云。 干豆门边宽阔的湖水无边无际,肥沃的土地绵延千里,烟雾缭绕如画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台湾巡视时所写下的。诗人通过对台湾的自然风光和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台湾深深的喜爱。 首句"北番风俗半传闻",诗人以一“传”字点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北番”,指台湾
这首诗是一首台湾纪巡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台湾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台湾的深厚感情。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内社诸番气未驯,如魔如鬼独种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台湾的居民还没有被驯服,他们就像恶魔一样独立自主。"种神"在这里指的是台湾人民像神灵一样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2. 楂桠鸡距工飞走,跳跃猿猱是比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台湾的树木参天而立,鸟儿飞翔自如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荒垄攒来耦十千,纷纷窜籍占田间 - “荒垄”:指荒芜的土地,这里可能指的是农田。 - “攒来”:聚集而来。 - “耦”:古代对男女成婚的称呼。 - “窜籍”:非法或不正当地占用土地。 - “田间”:泛指田地之间。 2. 纷纷窜籍占田间 - 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为了争夺土地而非法占用的情况。 3. 可知地利不须尽 - “地利”:自然地理优势。 - “不须尽”
【解析】 “台湾纪巡诗”指《台湾纪巡》。这首诗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由他亲笔书写的一首纪实诗。诗中叙述了他统一台湾、巩固海防和修筑城池等事迹。其中“磺气渐消田渐辟”的意思是:瘴气逐渐消失,田地逐渐开垦;“料应添筑海边城”的意思是:预计在海边要修筑一座新城。 【答案】 ①金汤永固藉雄兵(“金汤”即大海,“雄兵”指郑成功);②极北分屯淡水营(“淡水营”指台湾南部的鹿港)
【解析】 1. 闽人轻惰粤人勤,垦置田园内外分。闽:指福建省;粤:指广东省。轻惰:不勤劳;垦置:开垦;内分:内地;外分:海外(边疆地区)。译文为:福建省的人不勤劳,广东人勤劳。在内地开垦的田地和在海外开垦的田地都有。 2. 占籍莫嫌多客仔,曾歼朱祖作前军。占籍:登记户口,编入户籍;朱祖:朱文炽,明末抗清义士。译文为:不要嫌弃那些没有户籍的外来者,他们曾经是抗击清兵的前哨军。 3. 赏析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手刃番黎血尚腥,忙镌肌骨作人形。 -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手刃番黎"指的是击败或杀死敌人(在这里指台湾的敌人)。“血尚腥”强调战斗的激烈和血腥场面。“忙镌肌骨作人形”则形容诗人在极度愤怒和决心下,用自己肉体上的创伤来塑造英雄的形象。 2. 遍身竞赌人多少,方信当场孰惯经。 - 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战斗经历和对战场经验的深刻理解
【注释】 淳閟:指淳于髡。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的著名辩士。艰鲜:艰难,稀少。食货交通列市廛:指市场上交易繁忙。最是居奇无赖子:最可恶的是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动将宽政作奸缘:一有机会就利用宽松的政策进行投机活动。 【赏析】 此诗为《台湾纪巡诗》,内容是说淳于髡在齐国任官时,他以博闻强识、诙谐多智著称,曾以“口蜜腹剑”四字讽喻齐宣王,使齐宣王深以为然。后来,齐宣王派淳于髡出使魏国,因魏人不重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