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番情百种馀,半生半熟亦山居。
当年户口可知数,尽向鱼鳞册上书。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效果”。从题干可知,本题考查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效果。首先,明确本题所要分析的内容是诗的结构。然后,对诗歌逐句进行解读并赏析。

(1)

结构: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4句,每句7个字,全诗四句皆押韵,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2)

艺术手法:此诗首句写生熟番情百种余,用一“余”字点出台湾与内地风俗人情之异;第二句半生半熟亦山居,以半生半熟比喻台湾居民的生活状态,写出他们既受大陆影响又保留本地特色的特点;第三句当年户口可知数,以当年户籍人口数量来概括当时台湾社会的状况,表现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第四句尽向鱼鳞册上书,以鱼鳞册上的文字来反映当时台湾民众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突出了台湾社会的复杂性。

(3)

此诗主要描绘了台湾人民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

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

【答案】

(1)

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译文:生熟番情百种余,半生半熟亦山居。当年户口可知数,尽向鱼鳞册上书。

(2)

艺术手法:首句用一个“余”字点明台湾与内地风俗人情之异,以半生半熟比喻台湾居民的生活状态。次句用“当年户籍”指代台湾社会的状况。三、四句以“鱼鳞册上的文字”来反映当时台湾民众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突出了台湾社会的复杂性。

(3)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台湾人民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

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