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浪仙故里

落叶长安道,来寻岛佛乡。
村萦流水碧,山对夕阳黄。
冠盖纷如此,文章冷不妨。
千秋一洒泪,泉菊荐何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贾浪仙故里》是清代诗人夏孙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贾浪仙的故乡景致,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夏孙桐的生平: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夏孙桐生于江苏江阴,是光绪壬辰(1892年)进士,曾官至湖州和杭州知府。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显赫,但文学成就却颇受认可,著有《观所上斋文存》等作品,并参与编辑徐世昌的《晚晴籍诗汇》。
  • 诗歌创作背景: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夏孙桐在官场中或许经历了不少波折,这可能使他更加珍视与家乡的联系,也激发了他对乡愁的深沉感慨。他的这首《贾浪仙故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表达了他对其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1. 诗歌原文
  • 原文:落叶长安道,来寻岛佛乡。村萦流水碧,山对夕阳黄。冠盖纷如此,文章冷不妨。千秋一洒泪,泉菊荐何方。
  • 译文:诗人踏上了通往长安的路,寻找着那个叫做岛佛乡的地方。村庄周围环绕着清澈的流水,远处山峦映衬着夕阳的余晖。贵族们的车盖纷然而至,文人的文章却依然不温不火。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诗人始终无法忘记这个充满了回忆的地方。
  • 注释及拼音:原文中“岛佛乡”可能为错别字或误用词,原注应为“岛佛”,意为佛教之地。全文的译文已根据注释进行了补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诗意。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贾浪仙故里》在夏孙桐的笔下显得质朴而深沉。诗人通过对故乡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中的“文章冷不妨”也反映了诗人虽身处高位,但仍保有文人本色的谦逊态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渗透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差距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贾浪仙故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夏孙桐对故乡的回忆,也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缅怀,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古典诗歌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