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逢雨霁,遐迩皆奇瞩。
乱水浅塘分,归云众山簇。
不惜障泥污,联骑踏新绿。
芦滩未隐鹭,麦陇初呼犊。
睛色野潭明,孤烟寺楼矗。
抬级恣远眸,净碧手堪掬。
不独山容润,万象如膏沐。
对枰忘人境,瞑照入帘速。
心仪金门隐,目笑成都卜。
尘埋幸非深,鱼鸟亦已熟。
我当办闲身,来与清景逐。
雨后登眺江亭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登眺江亭作》赏析
夏孙桐的《雨后登眺江亭作》是一首描写春日郊游景象的诗,它以其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在雨后清新自然中的愉悦心情。
诗中开篇“春郊逢雨霁,遐迩皆奇瞩”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日郊野的清晨,雨水刚刚停歇,天地间一片明净,远处的景色也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接下来的“乱水浅塘分,归云众山簇”,通过“乱水”、“浅塘”、“归云”等意象,生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不畏泥污,联骑踏新绿,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关注于人与景的互动。“芦滩未隐鹭,麦陇初呼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观察,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诗人抬头远望,“睛色野潭明,孤烟寺楼矗”,用“睛色”、“孤烟”这两个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流露。夏孙桐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春日郊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中的“万象如膏沐”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万物生长得如此茂盛,宛若被涂抹了一层膏油般滋润。
《雨后登眺江亭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总能找到一处可以放松心灵的地方,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真谛。这首诗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界,更启示我们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