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悯忠寺

市居厌轮鞅,精蓝事幽讨。
埋街十丈尘,入门净如扫。
森森松桧间,小桃恣娟好。
无言人两三,斜阳断碑倒。
泠然闻梵呗,始觉天地浩。
浮生朝菌耳,阅世东风老。
唐兴复宋替,一例同春草。
何怪伤心人,年年被花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游悯忠寺》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诗人心境的诗。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夏孙桐创作,反映了作者在繁忙都市生活中寻找幽静之所的渴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夏孙桐(1857-1941),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湖州、杭州知府。民国初入国史馆,著有《观所上斋文存》,曾佐徐世昌修《清史列传》。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1. 诗歌原文
    市居厌轮鞅,精蓝事幽讨。
    埋街十丈尘,入门净如埽。
    森森松桧间,小桃恣娟好。
    无言人两三,斜阳断碑倒。
    泠然闻梵呗,始觉天地浩。
    浮生朝菌耳,阅世东风老。

  2. 诗歌赏析

  • 市居厌轮鞅,精蓝事幽讨:描述了诗人居住在喧嚣的城市中,厌倦了车马喧哗的生活,渴望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 埋街十丈尘,入门净如埽:描绘了寺庙入口处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给人一种洁净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净如埽”意味着非常干净,没有一丝尘埃。
  • 森森松桧间,小桃恣娟好:通过描写松树和桃花的美丽,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 无言人两三,斜阳断碑倒: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历史的痕迹。诗人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
  • 泠然闻梵呗,始觉天地浩:通过聆听佛音,诗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这种感受使诗人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 浮生朝菌耳,阅世东风老: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他感叹自己如同朝菌一般,存在于这个世界,而真正的大智慧在于能够理解并接受生命的无常。

《春日游悯忠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