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

相看剩有舌在口,吾侪之器诚筲斗。
几见死灰能复然,掉鞅摩垒空往还。
九衢鹿走待捷足,岂容跛鳖随其间。
岩岩具瞻百寮上,方以钧衡矜黜赏。
我自内愧鲁两生,君亦徒持书百城。
士多如鲫附如蚁,吾侪骨相非时荣。
甘厕郎官称漫士,耻作侍中持虎子。
儒生位置自有定,不谕朱蒙注滂喜。
爱君覃思能草元,朱弦清越时一弹。
庸庸下走苦不揣,亦希梯级随跻攀。
得失鸡虫奚足数,望君书成贮名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是诗人夏孙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诗歌创作背景:《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末民国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政治变革激烈,文人墨客在面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时多有感慨与抒发。夏孙桐作为一位具有时代特色的近现代诗人,其诗作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 诗歌内容概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相看剩有舌在口,吾侪之器诚筲斗”描绘了作者和同伴们虽处境艰难,但依然坚持信念,不向困境低头的情景。“几见死灰能复然,掉鞅摩垒空往还”则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无奈感,也暗含着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3. 艺术特色分析:夏孙桐运用了典型的晚清诗词风格,如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深沉的社会批判意识。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对比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不失文学的审美价值。例如,通过“几见死灰能复然”这样的句子,既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也暗示了对未来可能重燃希望的期盼。
  4. 文化意义解读:从文化角度来看,《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用山谷韵柬秦右衡同年》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还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夏孙桐以他的笔触,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中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