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焦山门

海门峙江中,洪流束泱漭。
夕阳送轻舟,清风来五两。
过峡速如驶,山容共俯仰。
一山耸壁崖,一山郁林莽。
帆映两山青,篙击乱石响。
恰接中浤势,黄流溯远上。
眼前浮玉峰,秋痕入萧爽。
击楫兴自豪,杖策景空想。
吾生果何为,波涛亟来往。
渔人独自闲,晚潮时举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焦山门》是近现代诗人夏孙桐的一首诗,创作于清朝光绪壬辰年(1892)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和渔人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作者夏孙桐,字闰枝,一字悔生,号闰庵,江苏江阴人。他是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湖州、杭州知府。在民国初年,夏孙桐还入国史馆工作,并著有《观所上斋文存》,曾佐徐世昌辑《晚晴籍诗汇》等作品。

  2. 诗歌原文
    海门峙江中,洪流束泱漭。夕阳送轻舟,清风来五两。
    过峡速如驶,山容共俯仰。一山耸壁崖,一山郁林莽。帆映两山青,篙击乱石响。恰接中浤势,黄流溯远上。眼前浮玉峰,秋痕入萧爽。击楫兴自豪,杖策景空想。吾生果何为,波涛亟来往。

  3.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诗中通过对“海门”、“洪流”、“夕阳”、“清风”等景象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江边的壮丽画面。特别是“过峡速如驶,山容共俯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叹,以及面对浩瀚江水时的感慨与敬畏。
  • 渔人生活:诗中描写了渔人的生活状态,“渔人独自閒,晚潮时举网”,反映了渔人在繁忙之余的悠闲时光,同时也体现了渔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哲思寄托:诗中的末尾两句“吾生果何为?波涛亟来往”,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短暂、随波逐流的无奈与悲叹。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引人深思。

《过焦山门》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富有人文情怀的作品。夏孙桐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文学才华,更表达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的深深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