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夷齐庙效易渭远先生作

节以同怀著,忠繇易代伸。
地经孤竹国,祠仰采薇人。
但识彝伦叙,那知革命新。
饿夫无与偶,天子不能臣。
叹息黄虞没,衰徂志行屯。
正冠皆激义,脱屣为求仁。
诣绝操疑隘,风高气益振。
西山无表石,东海几扬尘。
百世师如在,三宗历久湮。
顽廉徵后起,秩祀率先民。
像蚀型模古,诚通謦咳亲。
闪青檐荫柏,湘绿俎羞蘋。
希圣谈宁易,含贞事孔辛。
永言思大老,莫漫愧明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夷齐庙效易渭远先生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诗是苏轼为夷齐庙题写的,其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1. 创作时间及地点

  • 《谒夷齐庙效易渭先生作》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苏轼,即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豪放的诗词著称于世。夷齐庙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脚下,是一座供奉着商朝末年贤臣比干的庙宇。夷齐,即伯夷和叔齐,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隐士,因反对纣王暴政而隐居,后在武王灭商时被追封为忠臣。

  • 该诗创作之时,正值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他利用公务之便前往泰山参访夷齐庙,并游览了附近的其他名胜古迹。

    2. 作者生平与思想

  • 苏轼自少聪明过人,博学多才,曾三次中进士,历任多个官职,但最终因政治斗争等原因多次被贬外放。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官场上的辉煌成就,也有被贬时的无奈与辛酸。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境遇,苏轼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追求文学艺术的心。

  • 苏轼的思想主张兼收并蓄,既重视儒家经典,又崇尚道家哲学;他既关心国事民生,又关注个体命运。他的这种思想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常以颂扬先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 夷齐作为商朝末期的贤臣,其忠诚正直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风貌,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夷齐精神的钦佩和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楷模的尊崇。

二、诗歌原文与解析

1. 诗歌原文

  • 谒夷齐庙,
    效易渭先生。
    独怀高洁操,
    永慕夷齐心。
    山木何萧瑟,
    云霞日夕阴。
    幽人久已矣,
    遗庙空相寻。

  •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首两句直接描写了作者参观夷齐庙的情景,第三句“独怀高洁操”表达了作者对夷齐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第四句“永慕夷齐心”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情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

    2. 词语释义

  • “高洁”在这里指的是品德崇高、行为清白。它用来形容夷齐的高尚品质,强调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仰和操守。

  • “遗庙”指的是已经废弃不用的庙宇。在这里,它指的是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先贤的场所,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 “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在这首诗中,“幽人”可能代指那些隐居不仕、远离尘嚣的贤者。他们通常拥有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

    3. 意象分析

  • 诗中的“山木萧瑟”“云霞日夕阴”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独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作者内心的感慨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度。

  • 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古人高洁品质的象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 诗句中的“遗庙空相寻”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也暗示了人们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追求往往充满艰辛和不易。

三、诗歌鉴赏与评价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古诗形式,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 作者通过对夷齐庙的参观和感慨,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自己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个人的主观情感,又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底蕴,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2. 思想内涵

  •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还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维护。这种思想内涵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它提醒人们要时刻铭记历史教训,坚守道德准则,为实现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同时,诗歌中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种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3. 历史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苏轼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圣贤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所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鼓励我们在生活中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人生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苏轼的《谒夷齐庙效易渭先生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敬仰之情的作品,而且也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观点,还能够深刻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