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山宽归日本

正怜相见晚,何忽遽言归。
寂寞儒家绪,萧条岁序违。
苍波流断梦,斜日上征衣。
明岁蒲帆落,行当款子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越山宽归日本》是近代诗人夏曾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送越山宽归日本》创作于近代时期,诗人夏曾佑身处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其个人经历可能也与国家和社会的变化紧密相关。这样的时代背景往往能够激发文人的文学创作,反映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 政治与社会因素: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变革剧烈。夏曾佑作为一名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因此,通过他的诗歌,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送越山宽归日本》正怜相见晚,何忽遽言归。寂寞儒家绪,萧条岁序违。苍波流断梦,斜日上征衣。明岁蒲帆落,行当款子扉。
  • 翻译:我非常惋惜我们相见太晚,为何你突然要回去呢?心中满是对你的不舍,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季节而改变。眼前波浪滔滔,仿佛还在梦中,太阳已经西斜,你即将踏上回家的征程。明年春天,我会亲自送你到门口,款款道别。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送越山宽归日本》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律诗形式,使得诗歌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现代的气息。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通过对“相逢”与“离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送越山宽归日本》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