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石门

离家才百里,未觉客行恶。
五两逐翻风,催来石门郭。
人家背山住,烟火出林薄。
深竹乱禽声,斜阳澹村落。
嗟哉荒戍后,鸡犬皆萧索。
民俗颇自敦,穷秋念偕作。
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
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过石门梁安峡》是元朝诗人黄镇成的一首诗词作品,属于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舟过石门梁安峡》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黄镇成高超的诗歌技巧。作为元代的著名文人,黄镇成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著称,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他在《舟过石门梁安峡》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通过对山川、云雾、村落等景象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流露。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对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思想内容来看,《舟过石门梁安峡》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舟过石门梁安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诗中的“人家背山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而“鸡犬皆萧索”则可能暗指战乱带来的荒凉和人民的困苦。这种通过自然景物间接表达社会现实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舟过石门梁安峡》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它的语言运用上。黄镇成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既富有表现力又不失美感。特别是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七言律诗形式,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也使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舟过石门梁安峡》不仅是黄镇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高度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审美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