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才百里,未觉客行恶。
五两逐翻风,催来石门郭。
人家背山住,烟火出林薄。
深竹乱禽声,斜阳澹村落。
嗟哉荒戍后,鸡犬皆萧索。
民俗颇自敦,穷秋念偕作。
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
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
【注释】
石门:地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五两:一称伍两,即双数。这里指风。
郭:《说文》:“郭,城也。”
林薄:树林稀疏的地带。
禽声:鸟鸣声。
澹:淡。
偕作:同作,一同劳作。
桑树:落叶乔木,叶子可养蚕。
收败箨:收拢已经剥落的竹壳。
孤城:指石门。
烟波渺难托:烟波浩渺,难以依靠。
【赏析】
《舟过石门》,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当时诗人正漫游江陵、公安等地。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江边渔村晚归图景。首联写诗人离家乡才百里,未觉客行之恶。颔联以“五两”代双桨,写船儿随浪起伏,顺风而行,催人到石门郭。颈联写人家背山而居,村落烟火出林薄。尾联写荒戍后,村中鸡犬皆萧索。末两句写诗人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恬静,情调清旷闲逸。
【译文】
离家才百里,未觉客行之恶。
五两桨划翻风浪,催人到石门郭。
人家背山而居,炊烟从林中升起。
深竹丛中有鸟鸣,斜阳下村落宁静。
嗟叹荒废的古战场,如今只有鸡犬之声。
民俗纯朴敦厚,穷秋时节思念同作。
因此我依桑树旁休息,时而看见人们收获笋壳。
我乘船离去这座孤城,江面上烟雾渺茫难以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