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五云山

览胜登五云,临发天未晓。
不辨径高低,只觉行人少。
舆行二三里,月尚挂林杪。
野外唱晨鸡,树边喧宿鸟。
我怯溪桥危,仆讶山路小。
盘旋上高峰,曲折如鸟道。
旭日忽东升,三江烟雾绕。
早潮一线来,龛赭犹缥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登五云山》是清代徐咸安的作品。以下是对《晓登五云山》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晓登五云山》的作者徐咸安,桐乡人,与乌程的张钧衡室同为清代文人。
  • 创作地点:这首诗描写了登临五云山的经历,五云山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1. 诗词原文
  • 诗句:《晓登五云山》,不辨径高低,祇觉行人少。车行二三里,月尚挂林杪。野外唱晨鸡,树边喧宿鸟。我怯溪桥危,仆讶山路小。盘旋上高峰,曲折如鸟道。旭日忽东升,三江烟雾绕。早潮一线来,龛赭犹缥缈。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徐咸安在《晓登五云山》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登山途中的所见所感。例如,诗人通过“旭日忽东升,三江烟雾绕”等意象,传达出早晨登山时大自然的壮阔与美丽。
  • 思想情感:徐咸安在《晓登五云山》中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旅途中的孤独感。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五云山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
  • 诗歌地位:徐咸安的《晓登五云山》作为一首描写登高望远之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晓登五云山》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更因其深邃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而被后世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