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落叶诗

曾为春归怅落红,那堪绿荫又飘空。
飞来远嶂随寒雁,散入清溪逐断蓬。
茗沦林间吹活火,贝书坛畔带秋风。
遥从碧宇丹霄望,片片余霞掩映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恭和御制落叶诗》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徐本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下面将详细分析《恭和御制落叶诗》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徐本,字立人,又字是斋,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七年进士,雍正年间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江苏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其一生仕途顺遂,曾与鄂尔泰、张廷玉等重臣共事。
  • 文学成就:徐本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咏史怀古和写景抒情见长,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1. 诗歌原文
  • 第一首:“曾为春归怅落红,那堪绿荫又飘空。” 描述了春天离去后的落红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绿如何随风飘散。此诗通过对比春去秋来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二首:“飞来远嶂随寒雁,散入清溪逐断蓬。” 描绘了远处山峰随着寒冷的南归大雁而飞来,而飘零的蓬草则随着溪水流入清浅的池塘。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水图,充满了诗意。
  1. 诗歌特点
  • 情景交融:徐本的诗歌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的景象相结合,通过景物的变化传达内心的感悟,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共振力。
  • 意象丰富: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落红还是飞雁、绿荫还是断蓬,都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 语言精炼:徐本的诗作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善于运用叠字、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恭和御制落叶诗》是徐本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熟与精湛。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徐本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清代中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 教育意义:作为古典诗歌的一部分,徐本的这首作品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教会人们欣赏自然之美,还启发人们思考人生和历史的变迁。
  1. 读者评价
  • 赞赏之声:历代文人学者对徐本的诗作评价甚高。他们认为徐本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 研究价值:对于现代的文学研究者来说,徐本的诗作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和灵感来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恭和御制落叶诗》不仅是徐本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风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美学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