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韬斋早春闲坐

春回先向岁寒知,欲约看春未有期。
麝自成尘香自在,灰难生焰冷难支。
空馀燕垒留虚幕,惟见蟾光照素帷。
万种闲愁两行泪,断肠滋味梦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韬斋早春闲坐》是清代诗人徐坊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内心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春回先向岁寒知,欲约看春未有期。
    麝自成尘香自在,灰难生焰冷难支。
    空馀燕垒留虚幕,惟见蟾光照素帷。
    万种闲愁两行泪,断肠滋味梦醒时。

  2. 作者简介
    徐坊(1680-1759),字文端,号韬斋,江苏嘉定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官至礼部主事,有“诗坛三大家”之一之称。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涵盖了山川、田园、自然景观等多个题材,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3. 诗歌赏析

  • 春天的描绘:诗人通过“春回先向岁寒知”这一句,传达了春天来临之际的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春天的到来总是伴随着新的希望和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自然的循环。
  • 情感的表达: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欲约看春未有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刻。
  • 象征意义:在诗中,“麝自成尘香自在”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虽然短暂,但其影响却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灰难生焰冷难支”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无常和脆弱的感慨,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往往转瞬即逝。
  • 意境的营造: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燕垒留虚幕”和“蟾光照素帷”,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通过这些细节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 哲理的思考:最后两句“万种闲愁两行泪,断肠滋味梦醒时”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无论是对春天的无限遐想,还是对现实的深深感慨,都让人深思。

《和韬斋早春闲坐》不仅展现了徐坊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清代诗歌的美学特色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