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洛阳留别汪东初

三月春光信欲残,雨余犹怯晓来寒。
轻装重整归原易,好友初逢别转难。
伊阙林峦诗境远,香山烟雨画图宽。
洛阳纸价从今贵,博得公卿刮目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洛阳留别汪东初》是清代诗人徐大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代道光壬午(1822年),当时徐大镛为举人,官至杞县知县。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洛阳的景色,同时流露出对好友离别的不舍和惆怅。诗的前两句“三月春光信欲残,雨余犹怯晓来寒”便勾勒出了洛阳春天的景致,尽管春光即将逝去,但春雨之后仍有些许寒意,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后两句“轻装重整归原易,好友初逢别转难”则表达了徐大镛在分别之时的情感体验。他虽然准备轻装出发,但与好友重逢后别离之难,让这份轻松变得沉重起来。

第三、四句“伊阙林峦诗境远,香山烟雨画图宽”进一步展现了洛阳的自然之美。伊阙、香山等地的山水风光被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最后两句“洛阳纸价从今贵,博得公卿刮目看”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洛阳作为文化重镇,其纸张价格因文化兴盛而上涨,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文人的生活,也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对当地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过洛阳留别汪东初》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际情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还能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