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题夫子小照

烟柳低迷,鹤唳猿啼,怪矣先生。笑衣冠不整,扁舟欲渡,俯观鲛室,仰啸苍冥。日月纵横,乾坤浩荡,谁更昏昏谁更醒。长江里,纵波涛拍岸,稳坐休惊。
翛然把酒孤斟。且莫怨、青袍误此身。有山川秀色,时堪娱目,性灵佳句,尽可陶情。莫问东吴,何分西楚,斜挂征帆缓缓行。前途邈,待风云万里,任意寻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题夫子小照》是清代诗人徐应坤所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者简介:徐应坤,字淑媛,如皋人。他是一位诸生,生活在清代中后期。尽管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诗歌原文:《沁园春·题夫子小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长江边上的景象。“烟柳低迷,鹤唳猿啼,怪矣先生。”开篇即用意象丰富的语言展现了长江之景,烟柳低垂,鹤鸣猿啼,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3. 艺术手法与风格:《沁园春·题夫子小照》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笑衣冠不整,扁舟欲渡;俯观鲛室,仰啸苍冥”等句子,诗人不仅描述了外在的自然景观,更通过内在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身的不拘一格和江水的浩渺广阔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沁园春·题夫子小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心态。在清代中后期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这首诗便是这种追求的体现。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的美学观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5. 文学地位与影响:《沁园春·题夫子小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徐应坤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清代文学创作多样性的一个缩影。诗中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启发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灵感。

《沁园春·题夫子小照》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