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五百朵齐开,绣阁分移到玉台。
自是芳心工选择,更逢仙手善栽培。
晚风劝插高堂鬓,馀雪从教满案堆。
闻道城南秋水婢,寄书翻为索花来。
咏协兰阁茉莉
介绍
“咏协兰阁茉莉”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孙原湘创作的诗歌,原文内容如下:浓香五百朵齐开,绣阁分移到玉台。自是芳心工选择,更逢仙手善栽培。晚风劝插高堂鬓,馀雪从教满案堆。闻道城南秋水婢,寄书翻为索花来。此诗不仅赞美了茉莉的香气与美丽,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孙原湘,字子佩,号岱云,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著称。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背景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更多地是为了反映社会风貌、传递文化价值。
这首诗歌通过描写茉莉的美丽和香气,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浓香五百朵齐开,绣阁分移到玉台”,这两句诗描绘了茉莉花朵盛开的景象,同时”移”字也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将美好事物从高处带到低处,使之更加亲近人心的愿望。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理解。
诗句中”自是芳心工选择,更逢仙手善栽培”,既赞美了茉莉的自然属性,又强调了人工培育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勤劳和智慧的赞美。孙原湘通过对茉莉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即自然之美需要人类的细心呵护和精心培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现。
诗中的”晚风劝插高堂鬓,馀雪从教满案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晚风吹动着茉莉的花枝,而雪花落在书桌上,形成了一幅冬日里的清雅之景。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
“闻道城南秋水婢,寄书翻为索花来”一句,则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秋水婢”可能指的是一位擅长绘画或园艺的朋友,诗人通过送花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孙原湘的《咏协兰阁茉莉》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友谊和艺术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性、人情和人间烟火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