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楼高

思君不见且寻君,隔水楼高未夕曛。
正欲与言三夜梦,只馀迎面一窗云。
竹阴深护湘帘碧,兰气微沾茗碗芬。
手拂银墙留句在,好教惆怅到宵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隔水楼高》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孙原湘创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孙原湘,字子潇,晚号心青,江苏昭文人。他是嘉庆十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
  • 孙原湘不仕,擅长骈文、书画,尤工于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秀逸,与舒位、王昙齐名。
  1. 作品原文
    思君不见且寻君,隔水楼高未夕曛。
    正欲与言三夜梦,只馀迎面一窗云。
    竹阴深护湘帘碧,兰气微沾茗碗芬。
    手拂银墙留句在,好教惆怅到宵分。

  2. 诗句解析

  • “思君不见且寻君”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思念和寻找。
  • “隔水楼高未夕曛”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景象,夕阳尚未落尽,但楼已显得高大。
  • “正欲与言三夜梦”暗示了诗人有多次与某人深夜长谈的经历,但每次都只能面对窗户上的云。
  • “竹阴深护湘帘碧”形容了夜晚竹影斑驳,月光下湘帘的碧绿。
  • “兰气微沾茗碗芬”则描绘了室内兰花香气和茶香交织的氛围。
  • “手拂银墙留句在”意味着诗人在墙上留下了诗句,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惆怅的情绪。

《隔水楼高》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孙原湘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