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依幽槛立花阴,忘却冥冥细雨侵。
替整莲巾防折角,代障葵扇示同心。
怜卿秀色调饥慰,知我清姿病渴深。
戏语他年身后事,带瞋和笑未沾襟。
幽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槛》
孙原湘的《幽槛》,一首七言律诗,在我心中泛起了涟漪。诗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诗人,站在庭院的一角,静静地立着,任由细雨悄然降临。他的身姿,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诗的前半句“贪依幽槛立花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倚靠着栏杆站立,周围是盛开的花丛,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曾在一处园林里,享受过类似的时光。
接下来的诗句,却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忘却冥冥细雨侵。” 诗人似乎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以至于忘记了细雨的降临。这种对美景的留恋和遗忘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也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的后半部分“替整莲巾防折角,代障葵扇示同心”,则透露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关怀。诗人不仅仅是在欣赏美景,更是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为他人考虑。这种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到既温馨又亲切。
最后两句“怜卿秀色调饥慰,知我清姿病渴深”,则是诗人对彼此深深的同情和理解。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感受,更在意他人的需要。这种关怀,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显得格外珍贵。
《幽槛》不仅是一首诗,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深情的凝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细腻情感,也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关怀。每当我读到这首诗,都会深深地被它所打动,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真挚的情感,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