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七夕

银汉横秋,早又是、曝衣时节。■■■、■■■■,■■■■。岁岁纵教欣聚会,年年何用伤离别。预安排、瓜果设闲阶,巧遥乞。
一庭秋,花枝叠。暮云飞,长空碧。正斜月如钩,晚凉清绝。玉露霏霏魂欲断,银河耿耿愁无极。想神仙、此夕尚分离,心凄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七夕》是一首由清代孙莹培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满江红·七夕》的作者是清代的钱唐人孙莹培。
  • 作品创作时间为清代,具体年代不详。
  1. 诗词原文及相关背景
  • 银汉横秋,早又是、曝衣时节。岁岁纵教欣聚会,年年何用伤离别。预安排、瓜果设闲阶,巧遥乞。一庭秋,花枝叠。暮云飞,长空碧。正斜月如钩,晚凉清绝。玉露霏霏魂欲断,银河耿耿愁无极。想神仙、此夕尚分离,心凄切。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七夕之夜的景象与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和相思的深刻感受。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七夕节通常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1. 艺术特色
  • 该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自然描绘上。通过对七夕节夜晚景象的细致描述,如“银汉横秋”、“暮云飞”等,作者成功营造了一个充满思念和哀愁的氛围。同时,词中的意象如“花枝叠”、“玉露霏霏”等,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浪漫而又伤感的场景之中。
  1. 文化意义
  • 从更宽泛的文化角度来看,《满江红·七夕》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和困境时所持的态度和哲学。通过诗词这一形式,孙莹培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感情,这种精神价值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满江红·七夕》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通过对这首诗词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探讨,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也能从中汲取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