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记别

相隔天涯已半秋。鱼书频投,雁书频投。一朝相见喜盈眸。细诉僝僽。再诉离愁。
肴酒盈卮且唱酬。花上鱼钩,月上帘钩。无端重别恨悠悠。风亦难留。雨亦难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剪梅·记别》是清代诗人孙莹培创作的一首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深刻感受和对爱人无尽的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基本信息
  • 《一剪梅·记别》由清朝诗人孙莹培创作。
  • 孙莹培的诗词作品收录在每日诗词等网站中。
  1. 诗词原文
    相隔天涯已半秋,鱼书频投,雁书频投。一朝相见喜盈眸,细诉僝僽,再诉离愁。肴酒盈卮且唱酬,花上鱼钩,月上帘钩。无端重别恨悠悠,风亦难留,雨亦难留。

  2. 诗词鉴赏

  • 孙莹培在《一剪梅·记别》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巧妙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词中的“鱼书频投,雁书频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与远方亲人或朋友通信频繁的情景,突出了分离带来的焦虑。
  • “一朝相见喜盈眸”则展示了重逢时的激动和喜悦,反映了分离后的迫切渴望。
  • “无端重别恨悠悠”揭示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再次面对分离的痛苦。
  • 结尾的“风亦难留,雨亦难留”强调了时间和自然都无法消除这种离别之痛,增添了诗意。
  1. 创作背景
  • 孙莹培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词创作深受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 该作品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经历下创作出来的,用以表达作者对于离别的感受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孙莹培的《一剪梅·记别》采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触动了读者的情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一剪梅·记别》不仅是一首表达别离痛苦的诗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相关推荐